教学模式的理论,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之一。自1972年美国两名从事师范教育多年的知名学者乔依斯和威尔发表了一本内含20个教学模式的专著《教学模式》(Model and Teaching)后,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层出不穷。许多学者力图通过模式研究,窥测教育活动、课堂教学这个“黑匣子”,以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预定目标。那么,我们探索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有何意义呢?
l.建构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过程,是一次教育观念更新的过程
在研究和实施教育活动模式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不然,势必会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因此,“建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观念更新的过程。
首先,是儿童观。确立幼儿是独立的人,是活动的主体的思想,是我们重点倡导的一个教育观念。例如,在自主性游戏活动模式中,我们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游戏幼儿”的情况,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真正体现游戏的本质——自由意志的体现,也真正实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正确的儿童观,还体现在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等个体差异上。例如,在“体育活动模式”中,我们突出了分散的(小组的、个别的)体育活动指导,强调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体质、动作发展水平以及对体育项目兴趣等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指导、个别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其次,是发展观。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基础性上。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不但要为孩子的最近发展阶段打好基础,更应在挖掘幼儿的发展潜力过程中,着眼于他们的持续发展,着眼于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口号是:教幼儿三年,为幼儿想三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三百年。正是用这样一种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模式研究。如,在“生活活动模式”建构中,我们着眼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孩子一生发展的意义。在“游戏活动模式”建构中,我们重点探索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孩子成长的价值。在“体育活动模式”建构中,我们追求锻炼身体的实效,重在促进幼儿体质的发展。在“教学活动模式”建构中,我们推崇的是探索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正确的发展观,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模式的目标定位。
最后,是课程观。我们在模式研究中,从模式的目标定位,到模式的结构序列,以及模式的效果期望等,都试图建立一种综合的课程观,体现一种整体发展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体育活动模式”中,我们所反映的课程观是,绝不指向幼儿单一动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体现整体的素质要求和综合的发展目标。如,勇敢自信精神的培养、体育兴趣的激发,等等。
2.建构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过程,是一次教育方法改革的过程
建构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重在研究课程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如何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教师教、幼儿学,教师是灌输知识的机器,幼儿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仍较严重。通过教育活动模式的建构,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改革教育方法。在已建立的几个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中,我们充分体现了这样几种教育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精神,让他们有选择活动的自由,结伴组合的自由,创造性地活动的自由,倡导自主、自动、自我发展的精神;提高个体化教育的程度,多采用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孩子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积极创设环境,让幼儿在物化了的教育环境中,引发探索兴趣,体验成功快乐,完善最初的人格。总之,改革教育方法,是建立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重要途径。
3.建构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过程,是一次素质启蒙教育探索的过程
研究教育活动模式,不仅是顺应了幼教改革的需要,而且,就其实质来说,是在探索实施素质启蒙教育的一条新路。在“建模”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系列研究,并非就事论事地改变一套教育策略,而是要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机制。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科学的、理想的教育活动模式运作中,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各种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最终人人获得全面的、和谐的、自主的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努力要实现的教育理想。因此,建立幼儿园教育活动模式的目的就是实施素质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