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幼儿如何教育,是很多人头痛问题,有更好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

              俄罗斯教育家,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用不尽它带给你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我是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教育可以说我是外行。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一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尝试。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二胎政策放开之前,每个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的幼儿时期,他们是孤独的,是没有伙伴的,他们是吃着独食长大的。这就导致这一时期出生的幼儿们从小到大受大人的娇惯与蠢爱,甚至是溺爱,导致他们在日常行为中显得有点自私,自理能力较差,生活能力较差,也不会分享。为此,个人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对幼儿习惯的培养。

              一、语言习惯。幼儿出生之后,从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起,家庭语言氛围对孩子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在培养孩子语言习惯的过程中,大人之间的交流,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一定要文明用语,一定要礼貌用语,一定要轻声细语。大人之间的交流千万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语言粗鲁,这是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时时刻刻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二、生活习惯。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孩子在家也好,在幼儿园也好,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关注他们学会吃饭,在吃饭中教会孩子们如何使用筷子,吃西餐时教会孩子如何使用刀和叉以及使用到核查时的安全教育,关注他们学会穿衣,关注他们学会上洗手间,关注他们上完洗手间后学会擦屁股,关注他们学会洗手等等等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切忌家长和老师大包大揽。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就是帮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三、游戏习惯。玩是人的天性。会玩的孩子有出息,会玩的孩子会思考,会玩的孩子动手能力强,会玩的孩子思维能力强,会玩的孩子探究能力强。孩子玩耍的过程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玩耍的过程就是孩子生长的过程。正确的良好的游戏习惯就是引导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培养孩子良好游戏习惯,就是培养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做。可以说,家长和幼儿老师是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养成的引领者。

              四、活动习惯。生命在于运动。幼儿时期,就如同一人生的四季中的春天,他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从内到位都是新的。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充满着一双渴望的眼神,他们的心灵世界如同一张崭新的白纸,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家长、老师要和孩子一起运动,和孩子一起活动。凡是幼儿园开展的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一定要躬身亲为,家长的亲力亲为,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存在的幸福感,也让孩子体会了父母存在的安全感,更是家长重视幼儿教育,体现家长较高教育素质的机会。

              五、学习习惯。人从一出生,就开启了学习的征程。从饿了就吮吸自己的手指头,从咿呀学语叫爸爸叫妈妈,从学爬行到学翻身,从学着会坐到学着站立,从学着站立到学着行走,从学刷牙到学洗脸,从学习穿衣到学习穿鞋,从学着自己上洗手间到学着自己擦屁股。幼儿时期最为重要的学习习惯,就是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些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远远比孩子识记了多少个汉字,学会了10以内甚至20以内的加减法,背会了多少首唐诗宋词要重要的多。

              六、分享习惯。分享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分享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体现,分享是一个人文明行为的体现,分享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缺玩具,但缺伙伴。所以,在家庭亲情教育和幼儿园孩子分享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孩子大公无私,学会分享。有了良好的分享习惯,就是培养孩子自小就有爱心,就是培养孩子自小就会尊重他人,就是培养孩子自小就会关心他人。

              亚里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就是关住了孩子的未来,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年轻的父母请相信,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好孩子。

              今写下这篇文章,与年轻的父母共勉,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指导意见。

              若水---2019年4月22日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胎教正确坐姿早期胎教类型门路

                        • 上一篇:如何教育幼儿?
                          下一篇:如何指导家长做好0到3岁的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