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讲故事的能力有何教育价值

              一、故事能稳定儿童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情绪直接指导和影响着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能导致儿童的积极行为,如:遵守纪律、努力学习等;而不愉快的情绪则会直接导致各种消极的行为,如:攻击行为、拒绝服从教师的合理要求等。3—4岁是儿童生命成长中第一个转折时期,孩子要离开家庭、父母,走进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这时,孩子的情绪会非常的不稳定,表现为对亲人尤其是带养者的依恋;对幼儿园、老师的排斥、胆怯和不习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到晚不是哭就是一言不发、闷闷不乐;可一到家,马上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说这说那、兴高采烈、没完没了。时间长了,会使孩子形成双面的性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教师在新生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围老师而坐,用亲切的语气,选择有针对性的故事讲给孩子听,那么,情况就明显不同了。开始,不会所有的孩子都在听,但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人物遭遇的不同,孩子会不自觉地被吸引,并注意倾听。他们担心“丑小鸭”的命运,佩服“阿凡提”的智慧;喜欢“白雪公主”的美丽,痛恨“坏皇后”的恶毒……慢慢地,一天过去了,孩子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美丽,幼儿园的美好。故事,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让陌生的孩子和我走得更近。  不少心理学家已认识到,情绪不仅仅是心理活动的副现象,而且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推动力量,即动机。故事,及时稳定了初入园幼儿的情绪,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是非常有益的。  二、故事能促进儿童语言、智力的发展  儿童故事中的语言,都是经过作家提炼、净化后的文学语言,对儿童有着艺术感染力量。使儿童能规范地、系统地学习语言,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刚入园的孩子,往往听不懂普通话,习惯说方言,语言的连贯性和口语表达能力都较差,并且不善于用语言交流。班上有个孩子叫鱼卜凡,他进园时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可我发现,他很喜欢听故事。有时,新故事才讲到一半,他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希望尽快知道结果。为此,我有意识地多给他们讲一些情节多反复、对话多重复的故事。让幼儿先练习复述故事中重复的对话和情节,再逐步学着复述完整故事,从而发展他们的讲述能力。一个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已能复述多个故事。鱼卜凡也会复述故事《小乌龟找家》、《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等。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北疆比纳没什么

                        • 上一篇:幼师得到家长认可的小故事
                          下一篇:幼师如何写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