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幼儿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任务。也就是说要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幼儿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儿的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时代培养人才的目标,都不只限于单纯的传授知识,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时代共有的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思想性原则,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则,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养幼儿受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以及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习惯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从小就抓紧良好的品德教育,将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也就是说要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科学性。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一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判断力差、模仿性强,容易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外部刺激,而这一时期形成的认识在大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其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在教育教学中违背科学性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教学,向幼儿灌输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实际、非科学性的知识,不仅影响幼儿现在的进步,也会给以后的发展造成障碍。因此,对于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来说,坚持科学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能让幼儿在发展的最佳时期获得大量正确、可靠的知识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为将来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即智力、体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发展,使幼儿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幼儿园应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论偏重或忽视那一方面,都不利于幼儿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必须面向全体幼儿,把体、智、美全方面发展教育贯穿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即教学不应跟在发展的后面或在已达到的发展水平上进行,而应在没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贯彻发展性原则,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略为超前”的适度教育要求,把幼儿发展的可能性与积极引导幼儿发展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即是,既不宜低估或迁就幼儿的年龄特点,错过发展的机会;又不可揠苗助长,超过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最近的发展区获得尽可能的发展和提高。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变化,机智、灵活、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活动。也就是说,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方法灵活多变和过程随机应变。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环境的选择和创设,还是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教师都会遇到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特别是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知识经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而且要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正确估计幼儿的实际水平,深入了解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结合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计划。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因地制宜,因人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幼儿注意力,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
              这一原则是根据幼儿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词、概念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而提出的。它符合幼儿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的特点,能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生动形象,自然活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幼儿注意力,有助于幼儿理解、接受和记忆,发展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通常运用的主要直观手段有以下几种:
              (1)实物直观。包括观察实物、标本,实地参观,做小实验等。
              (2)模具直观。包括观察图片、图书、玩具、模型、贴绒、教具、沙盘等。
              (3)电化教育直观。包括幻灯、录像、电影、电视、录音、唱片等。
              (4)语言直观。指教师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描述。
              (5)动作直观。包括演示、示范、教态等。
              六、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的探索精神,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各种活动过程都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离开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还不能把学习的社会意义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与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求知欲望等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幼儿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组织安排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具体、生动、形象与兴致勃勃的活动之中,促使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热爱、兴趣、好奇心,产生吸取知识的要求和内在动机,主动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调动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表现为:①有积极好不的态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常常主动地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③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感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所学的内容,并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再学习的工具。
              七、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使各教学环节充满趣味,以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带着喜悦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也即是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
              幼儿时期,认识的发展尚处于无意性占优势的阶段,他们的学习往往受兴趣支配,而兴趣的产生主要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刺激,受好奇、好支的心理支配着。幼儿年龄越小,越缺乏活动的目的性,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会做意志上的种种努力,完全依靠外界环境与教学中提供的各种积极刺激。因此,只有教育教学的内容、活动形式、方法等符合幼儿的特点,使他们能接受并产生感兴趣的刺激,才能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结合幼儿特点进行,以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趣味性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力,身心处于最活动跃的状态,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普遍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增加竞赛性则更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竞赛性活动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积极活动,也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最被广泛地运用。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八、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的实际活动为基点,创设各种情景,组织各种活动,使幼儿在原有的发展水平上,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及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活动,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践性原则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主要是根据幼儿认识发展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提出来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的反映。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身心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充分协调地运动,大脑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通过各种感官接触外界事物首先得到的是对事物表面特征及外部联系的认识,即感性认识。
              随着实践活动继续,在对外界事物的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形成对事物本质及内部联系的认识。但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认识活动并没有结束,从实践中得到的理性认识还必须作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同时,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反复实践、反复的实践、反复认识。对于幼儿园中3~6岁的孩子来说,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和复杂的,所以,只有不断的、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使幼儿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智力水平以及知识、技能等各方面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实验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改进工作,这也是实践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可见,实践性原则既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更新教育观念,进行大胆实验;总结教改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九、保教结合原则
              保教结合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把保教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增长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中包括保育和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保育”就是精心照料幼儿生活,保护幼儿健康,包括健全吃饭、穿衣、睡觉等合理的生活制度和提出具体要求;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疾病,保证安全;科学地开展多样的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幼儿进行心理保育。“教育”就是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卫生保健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发展基本动作,传授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
              保教结合原则不仅是我国幼儿园发展地教育方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幼教工作者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幼儿园总体教育中,既不能只抓保育,不顾教育;也不能只抓教育,忽视保育,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幼儿园各项具体工作中,都要始终坚持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保护,也要注意发挥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
              总之,保教结合原则贯穿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都必须牢固地树立保教并重的思想,认真地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十、环境教育原则
              环境教育即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为幼儿教育服务,并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周围生活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有形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社区环境等。精神环境主要是隐性的、无声无形成,如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教养态度,幼儿园的教养管理制度,一日活动的组织安排,课程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教师素质,教育集体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社区、社会的文化、科学、信息等。
              《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心理、社会等条件的综合,是幼儿教育和发展的宝贵资源。遵循环境教育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2)促使幼儿在与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个人以及生活共同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感受和体验环境对自己的价值、作用和意义,从而喜爱环境,珍惜和保护环境。
              (3)利用并开发丰富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资源,自觉抵制环境中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优化、净化、美化幼儿的生活与教育环境。
              (4)协同幼儿家庭、社区、幼教机构、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为幼儿生成或共建文明、健康、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十一、课程开发原则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园的课程开发必须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构成课程内容的学问知识的结构、系统和逻辑;一是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认识方式、结构和过程。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必须考虑到幼儿的认识特点,又不改变学问知识所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与科学的系统性。
              构建幼儿园课程是幼教科研工作者、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集体(包括幼儿)共同参与,并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制作的课程产品。该产品在构思设计过程中,必须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体现下列特征:
              (1)素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构建应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以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为中心,将知识、幼儿、社会融为一体,系统设计教育内容。
              (2)生活。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根据幼儿园首先应保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生命愉悦、和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始终贯穿和渗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使幼儿能够体验到亲切、温暖和愉悦,感悟到成长的快乐、生命的意义。依据:“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生活应丰富课程内容,将有价值的生活内容选进课程,使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3)活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双向互动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应体现活动中的师幼双方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教师的内部活动特征主要有参与心理活动的心理素质,观察、思维想像的品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教师的外部特征有教育过程的可操作性、可表达性、技能、技巧等。幼儿的内部活动特征有心理的内部活动,包括活跃的思维、想像,积极的动机、兴趣,主动的态度,旺盛的求知欲,高昂的情结晶,创造的需要等。幼儿的外部活动特征包括参与活动的表现、与教师合作的表现、幼小合作的表现、活动延伸的表现等。
              (4)综合。幼儿生命体的持续、整体、和谐发展,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需要五大领域的综合,体、智、德、美的综合,这也是幼儿教育国际化视野的客观要求。开发幼儿园课程要以综合的教育内容,整合的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及综合的课程功能,促进幼儿动态、整体、和谐的发展。
              (5)地域。构建幼儿园课程要体现本地区、本民族的特征,弘扬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挖掘本地区的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资源,整合其教育素材,以加深幼儿对自己生活区域的认识、了解和感情。
              十二、科学评价原则
              《纲要》在教育评价部分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应体现以下几点:
              (1)发展性。幼儿对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智慧的生成和品格的形成往往具有内隐性,其中包括兴趣的培养、知识的汲取,都需要较长的心理同化、吸收和顺应的过程。教师要以面向未来的、动态的、超前的意识和眼光、博大的情怀发现并精心呵护幼儿的细小变化和潜在的发展。
              (2)情感性。教师与幼儿在共同构建课程、探究知识、体验生活、感悟生命的过程中,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鼓励肯定成功,以期望回报期望,以热忱换取热情,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认识自我,坚持自信,丰富自我。
              (3)整体性。新课程注重整体发展,即全体幼儿的共同成长和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整体性强调的是课程实践过程中幼儿积极性、主动性调动的大小或多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全部兴趣、态度、思维、想像等身心的主动参与和互动程度。
              (4)多样性。处于成长中的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评价理应在促进幼儿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用多尺度、多样性的方法(科学、灵活、实践、发展)评价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进而放飞每个新生命,发挥和发展新潜能。在认可每个幼儿的不同进步、共同发展上,多样性还应该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层面、评价形式、评价过程、评价者(教育集体、幼儿、家长、社区、幼教机构等)的参与及其互动情况等方面。
              以上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在长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幼教工作者还总结出比较具体的教育教学原则,如因地制宜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即可接受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等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规律,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原则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单独起作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并在整体上发挥着作用的。因此,幼教工作者对待这些原则,必须要在正确理解各教育教学原则的实质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园、各班、各科的特点和幼儿年龄特征,正确地和创造性地运用,使其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捉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语速修炼紧跟

                        •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活动 名词解释
                          下一篇:什么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