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是一些主张幼儿时大量背诵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 首先,我还没有看到一些研究上的数据支持这一说法(如果有的话,不妨告知),大都是一些“背诵儿童”家长或老师的经验之谈。既然是经验之谈,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我倒是看到一些资料,认为没有进行过大量背诵的普通儿童,其记忆能力在小学阶段也要比学前阶段强很多,甚至一倍以上。 “实验证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约9-11岁,小学儿童所能记忆的材料的数量和学前儿童所能记忆的比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另一实验研究也证明:使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前儿童平均能识记3-5个,小学儿童能识记6-8个。同时,根据一些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材料看来,识记诗篇的能力也是在7-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的增长。”(朱智贤《儿童心理学》368页) 我们看到,普通儿童,也就是没有经过大量背诵的儿童,记忆力到了9岁之后都有大幅飙升。很多“背诵儿童”的家长可能也看到了这个现象,然后就惊喜的宣称:“我的孩子记忆力提高了,全拜幼儿时大量背诵所赐”。他并不知道普通孩子的记忆能力也在大幅飙升,只是说普通孩子背东西少,没有参照物,并没有发现这个事实而已。 古人由于科学知识比较少,认为刮风下雨是老天爷发威的结果。我们称之为迷信。而把孩子记忆力大幅飙升的原因归结为幼儿时大量背诵,跟古人的迷信有区别吗?(关于记忆力提升的原因,以后会专文讨论) 我经常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有些事情是好事,比如背英语课文,背背经典。但是,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做了过头的事情就可能适得其反。 我经常看到一些学龄前儿童连普通话都没说利索就开始背《新概念英语》,背《四书五经》。然后罗列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由。大部分理由都是禁不住推敲的。什么幼儿记忆力好,要趁记忆力好的时候赶紧背。事实是,小学时孩子记忆力更好,记忆效率更高。还有人举出古人的例子,说古人私塾里就是这么背的。我以前有篇文章分析过古人背经的原因。另外补充一点,由于古人没什么义务教育,一般读私塾都是很晚的,很多是十岁,有的是十岁之后,正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而且背完了马上进入秀才阶段,老师还要具体讲解,活学活用。正是这种带有后续的,系统的学习才能保证学习效率的最优化。 我们这里许多孩子,学龄前背了不少东西,一方面已经事倍功半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后续教育,基本上背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那种认为幼儿阶段背的东西终身不忘的想法,是一种迷信。 绝大多数人是记不住3岁之前的事情的,7岁之前的大部分事情也是不记得的,有人甚至10岁之前的事情也只能记住零星。你认为幼儿时孩子记忆力好那是一种错觉。孩子的确短时记忆能力比较强,甚至很多孩子有较强的视觉和听觉遗觉象的能力,可能许多东西读着读着,听着听着就背下来了。 这种背只有表演价值。因为他无法转化为长期记忆。只有成为长期记忆才能转化为学习能力,成为终身的财富。但是,普通的家长不知道这种原理,看到这个现象就感到惊喜,要把孩子的这种能力使劲的利用,结果反而劳而无功。 幼儿时倒是有一种能力可以转化为长期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语言能力。幼儿时进行一些儿歌,唐诗的诵读和听读是很有必要的,尽管孩子读着读着,听着听着就背下来了,但不要把这种背太当回事,不要舍本逐末。此时更重要的是口齿,发音,说话的流畅性,语言的丰富性等等。 语言的习得跟单纯的背是不同的大脑机制。语言有特定的脑区,而且语言活动涉及的记忆类型属于内隐记忆(又称程序记忆),往往能够保持很久甚至终身。就像我们一旦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自行车往往终身不忘一样。内隐记忆与动作、情感密切相关,小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语言实际上不就是一种口腔动作以及情感交流的媒介吗?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英语关键期的文章。有人有鉴于此就开始让幼儿背《新概念英语》,这种做法也是出于迷信的结果。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全方位的英语环境(从学英语本身是最好的,但是从整体看不是最好的。因为排挤效应的存在,英语学习的时间过多毫无疑问会影响母语的学习。许多双语的孩子两种语言都比较平平就是这个原因),如果没有这种环境,就老老实实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把少量单词,短语,短句嵌入母语,作为母语的一部分,然后多读,多用,主要目的是把外语的语音和语感嵌入母语,而不是追求更多的词汇,更全面的掌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家长跟孩子讲英语时,发音一定要准确,清晰,否则会适得其反。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听到正确的东西比孩子自己说正确的东西更重要。这个时候,他的口腔肌肉还没定型,你只要耐心输入正确的东西,他只要听清楚了,会通过不断的纠错将自己的发音与听到的内容协调起来。这是人的一种自然能力,不光是外语,母语也是如此。 有的家长不注意正确的输入,不光是外语,说母语的时候也是又快又含糊。这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没什么好处。 跟孩子说话时,尽量发音准确,到位,如果自己的语言能力实在不怎么样,就适当让孩子看看电视,或者采用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至于更多的词汇,以及外语思维能力和语法,幼儿时候缺乏习得的条件,放到9岁之后,记忆力更好的时候,甚至更晚,也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总的来说,我并不反对幼儿时进行适量的背诵,背背唐诗,儿歌,三字经,弟子规之类有韵律,而且最好是可以充分理解的东西。这种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准确度,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但是,大量背诵那些既拗口,又难以理解,奢望孩子长大后仍能牢记并能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想当然与迷信的想法。 总之,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果。反之,大人累,孩子累,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的成绩不可持续。后劲不足的抢跑,被人超越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