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孩子的记忆力可以训练吗?有没有什么科学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记东西记得更好呢?下面这8种方法,有科学依据,实践效果也很好,家长们赶紧学起来吧。
1、选择最佳时间
根据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一天当中最好的记忆时间是早晨和睡觉之前,上床之后和起床之后背东西,记忆效果会好很多,其中睡觉之前记忆东西的效果更好,记住东西后,因为大脑已经基本处于休息状态,不会受到其它信息的干扰,无倒摄抑制,会记得很牢。
2、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遗忘曲线描述人类的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规律,这条曲线告诉人们人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1/4,所以为了克服遗忘先快后慢的特性,新学习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记得更牢固。
3、坚持复述
记忆存在消退说,复述才是硬道理。复述是把看到或听到的材料,在自己理解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习材料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移,让孩子记得更牢固。
4、尝试背诵
有的孩子在背课文时,会反反复复读,读了很多遍,还是背不下来,很容易受挫。在记忆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孩子尝试背诵,可能一时间背不下来,但通过背诵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部分记不住,在尝试多次后,不断反馈并纠错,慢慢就能连贯地背诵下来了。
5、理解意义
死记硬背只是机械地记忆,无法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把要记忆的内容先理解一遍,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我们已有的经验挂钩后,通过这样的理解,信息在脑内的加工自然更加顺畅,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6、运用多种感官通道
在背诵一些枯燥的材料时,可以利用多种感官,例如边听边写边读,多种感官联合活动,联结越丰富,越难忘记。
7、画思维导图
运用逻辑思路进行梳理,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梳理,例如学完一个单元,让孩子自己梳理一下知识点,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梳理,孩子能将知识串联起来,在头脑中搭建一个系统的框架,加深理解。
8、泛听泛读泛学习
想让孩子记住一些东西,家长可以在平时做一些铺垫,如泛听泛读泛学习,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中,相关研究是内隐记忆,说的是经历了某些事情自己不记得了,但在行动中和没有经历那些事行为不一样,比如有人研究过在睡眠中听单词会提高他的记忆效果,虽然睡觉时没听见,但在白天他们却记得更好。
怎样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1、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年龄很小的孩子,由于“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出很多见闻。因此,家长要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彩色的、有声响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和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对形象鲜明的、感兴趣的或引起他们高兴或惊奇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2、给孩子布置识记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能力,对2、3岁的孩子就可以布置有意识记的任务。最简单的可从要孩子去取一样东西或传一句话做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布置识记的任务可趋复杂。如要求记住游戏规则,复述一个故事或讲出参观见闻等等。 3、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成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很容易记住。相反,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要强迫自己化力气去记住它。而年幼儿童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很难记住。因此要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或技能,不能靠强迫命令,而是要激发起其学习兴趣。有的2、3岁儿童能认识很多字,有的年纪很小就成了名家,都是由于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能孜孜不倦去学的结果。 4、增强孩子记忆的信心 记忆力的好与差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难提高。只有有信心,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它记住。因此,家长切忌打击孩子记忆的信心。如有的家长骂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是白说”等等,是很不妥当的。家长要了解其记忆的不足之处,记不牢或记不正确的原因,耐心帮助他,要多给予鼓励。从小培养起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 5、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 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能提高记忆力,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年幼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识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将孩子引入记忆方法之门,让他知道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促使他去探索、交流、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提高记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