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确,习惯是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好坏,百分之二十是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是非智力因素,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占有重要位置。那么,家长应该培养孩子那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2.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3.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4.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5.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培养。儿童的心田是神奇的土地,播种了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衷心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好知识,学会做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