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喜欢开口说英语,有提高口语的办法吗?

              首先请注意,不开口和内向没有关系

              乔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内向,毕竟在遗传上面应该不会基因突变,但是物极必反,却让我的老大有了一个高冷的性格。和很多家长一样,作为英语老师的我,乔爸也遇到了和很多家长一样的老大难:孩子见到外国人就开不了口。

              而往往家长会统一把问题归结为:我的孩子和内向似乎内向成了一个贬义词,因为内向,我的孩子无法开口与其他人交流,因为内向我的孩子错失了很多机会,而也逐渐的成为很多父母的焦虑和自责:“我的孩子口才了得,一说起什么来滔滔不绝,再没有谁比他更能侃了。可是让他开口说英语,半天憋不了几句。” “宝贝的性格有些内向,在家时,愿意和我练习用英语交流,可是到了外面却是一副扭扭捏捏的样子。”“孩子能够熟读英语课本,但是有一天在街上碰到一个外国人问路,虽然课本上有类似的内容,但当时孩子还是不会说。”我们把说不了归结为内向,一方面否定了这个性格,也一方面忽视了整个的语言成长期。作为家长以后,乔爸也有段时间和其他家长一样,希望看到孩子能过不断开口说话,说英语,尤其自己又是英语老师,那种“老师的小孩怎么能比别人差”的焦虑感,也会无法自已的流露出来,这种焦虑感会让作为英语老师的自己无法看清孩子的状态,以至于甚至忘记了对于孩子基本的耐心和语言理论。而当乔爸发现这种情况以后,是强迫自己改变的,因为我要告诉自己,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而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进入以下的误区:误区一:将孩子的沉默期误认为是孩子的内向性格语言学家krashen的理论认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只要一天,有的则要半年或更久。这种经历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有时候是不能够忍受的,我们更乐于看到孩子不断的开口说话,尤其是和别人孩子进行比较的时候。因为,在我们看来,不说话的孩子会处于我们认知上的弱势群体,而这种我们对于交流的认知会给予孩子压力,甚至在不断暗示孩子不要内向。请记住,这种不断的暗示会让积极的孩子产生自信心的挫败。原本孩子是外向的性格,但是由于语言沉默期产生了语言接触的正常反应,但是操之过急的家长会给予孩子压力,强迫他们不断的去开口表达。而这个时候会让孩子产生对于语言的抗拒。乔爸曾经也让沉默期的大女儿参加了四岁小朋友的英语演讲比赛。由于在语言的沉默期,对于刚刚只进行了一年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个噩梦,而她自己正是Krashen所说的要经过长时间的适应。那个时候当乔爸的大女儿哭着从比赛现场出来的时候,我们除了鼓励没有说任何话语,因为让她忘掉学习语言的不愉快才是父母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不耐烦的说为什么其他孩子没有哭。而正是那次小心的处理和对于语言的放慢速度,反而大女儿在四岁以后对于英语的接触能力不断上升,开始能够整句输出,很习惯地用英文对话。而对于那次比赛我们也是很后怕,若是一个操之过急的家长,很可能从那次开始就让孩子抗拒英语了。误区二:能说并不一定是好事,大量的倾听才是输出的基础这个误区经常会在我们的在线口语课程中出现。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看到孩子说才是最好的表现,这样似乎孩子就可以得到提高。但作为旁观者的乔爸,经常会发现多说的孩子其实由于自己急于表达,反而在语法语言上的沉淀不足,虽然说的多,但是错的也多,而在家长眼中倒是“一说遮百丑”。一是没有办法纠正,第二是发现不了问题,以为孩子说得很好,等真正到了口语比赛或者正式场合以后再遭受打击,孩子原本建立的高度自信会急剧落空,反而不如内向的孩子抗压能力强。krashen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说到这个“听”,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很简单,我天天给孩子放英文,让他多听,听过一段时间后,他就自然会说了。而事实当然不可能这么容易。语言永远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如果没有交流,只是被动地听,孩子是永远学不会语言的。只有当孩子想说、想表达时,他才会积极地去调动语言的组织。所以,听肯定不是单纯地听,而是在交流环境当中听。所以,按照一个正常的英语课程设计逻辑,如果我们简单的让孩子简单的去跟外教唠嗑,当然家长喜欢孩子高兴。但是这对于孩子语言逻辑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口语最后的能力一定是思维逻辑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对话。而这也是真正有体系教材,有教学经验的外教能够带给孩子思维的碰撞。误区三:不要被焦虑感所带跑偏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内向主要是长期泡在各种论坛上,碎片化的接受大量焦虑信息所导致的,比如下图:

              一个内向的性格直接会导致小升初的失败,而小升初失败基本没有未来。在这样的逻辑下家长自我内心戏在不断叠加,以至于把所有的暴躁都会传递给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成年人要反思一下自己,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英语,真正要你和外国人突然沟通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一下也反映不过来,极尽自己所能去比划,也在乎不了自己的语言动作的失态。难道会影响我们的事业,同事关系,产生了恶性循环?你也许会说,你的抗压能力比孩子大?那为什么你要把内向害怕的标签留给孩子?而不去耐心的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别怕,慢慢来,我们一起说。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当一个外语初学者被逼着开口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转化为强烈的生物电,收集起来竟然可以电死一头小白鼠。而这种焦虑和性格无关,家长的情绪才是最大的推手!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认字月子科普

                        • 上一篇:儿童英语口语有什么好的教材?
                          下一篇:小孩子需要练好英语口语吗?有什么小窍门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