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句话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所熟悉。皮亚杰认为:社会化适应的主要工具,即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可见,语言发展的状况是一个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正常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在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3--4岁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3--4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时期。但通过与3--4岁幼儿的接触后发现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以下现象:
3--4岁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有的幼儿能较好的用口语表达自己要求,有的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现象。所以,我想在教学中通过利用游戏的形式和在生活中通过谈话方式来提高幼儿谈话的效率。
一、语言发展与幼儿的自身条件的关系
幼儿作为一个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其语言发展与个体自身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有关。
(一)生理因素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的手段。也就是说,语言的价值体现了一种功能,而功能与一定的结构有关,是一定结构的功能。语言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结构,即语言发音器官。幼儿发音器官正常与否,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教学时间中我对小班的幼儿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发音器官完善的幼儿都非常善于交谈,而且非常外向,可相比之下,发音器官不完善的幼儿则非常善内向,不乐于参加群体游戏,而且课堂上也不喜欢发言。
其实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在进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认知因素
幼儿学习语言是经过自己的理解、记忆,然后再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境中,并且加以适当的创造。可见,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有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好,能听清楚别人的话语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能把主要的内容表达出来,反之有的幼儿甚至自己都无法理解话的内容,更不可能进行传达。
对于幼儿认知能力强的我们应该给他发展的机会,对于能力弱些的我们应创设更多的情境让他们说。
此外还有情感因素,幼儿对语言学习的情感、态度不同,语言发展也不一样。只有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幼儿园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方式
(一)在教学实践中提高
幼儿学习和掌握语言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完善。
1、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出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观察幼儿喜欢的教学游戏以及对游戏的掌握情况,从而引导教师设计更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幼儿的水平设计教学游戏
根据3--4岁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有的幼儿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自己的需求,有的幼儿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存在发音不清晰、语序颠倒、代词使用混乱、发单音节多于发多音节、用词不规范、语句不完整等特点,教师合理科学的创设课堂教学的游戏,让幼儿在快乐的教学游戏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提问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观察有经验教师的授课方式及小班幼儿的许多年龄阶段特点,使我改变了原有的教课方式,我开始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在课堂上大声说出来,比如我的教学设计小铃铛,我让幼儿成为教学主体,不断的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进行交流,同时我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让幼儿结合形象的挂图进行生动的讲述,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并且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