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有哪些?请举例其中的一种

              展开全部


              要围绕着五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的展开:
              1、幼儿的游戏发展方面:象征性的游戏、社会性的游戏
              2、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词汇、句子、语用技能、口语表达能力
              3、幼儿的个性发展方面方面:自我情绪、认同
              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方面:自我情绪体验
              5、幼儿的认知发展方面: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
              幼儿的教育总括有这些,具体教育要按孩子的接受能力,地域特点进行编制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幼儿社会教育

              教导幼儿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首先让幼儿掌握和遵守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通过言语教导和动作指导等方法向幼儿具体说明应遵守的准则是什么,并讲解一些简单的道理,使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可分讲解培养和习惯形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师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各种感受,并把由此产生的观念、认识、情感转变为行动。幼儿年纪小,尚未形成系统的世界观,因此,要从小开始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在这些观点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从而逐步学会控制自己,时间长了他们的意志就能得到锻炼和加强。要达到以上目的,首先应该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行为实践机会。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才能进行社会知识、经验、行为规则的学习,将所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并逐渐养成习惯。在教学工作中,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教学内容,如《可爱的白雪公主不见了》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让幼儿分别扮演失主和拾物者,让他们进入角色后,再引导幼儿体验丢失心爱的娃娃玩具的焦虑心情,让他们思考:“你的娃娃玩具被别人拾到了,你希望他怎么做呢?”“如果你拾到别人的东西该怎样做?”通过以上活动,使幼儿在移情、同情和角色转换过程中,形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的认识,懂得在现实生活中拾到东西应交还给失主的道理。其次,要注意引导、帮助幼儿,将其在特定条件或场合中学到的良好社会行为应用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的本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和鼓励幼儿的同伴交往,给予幼儿充分与同伴接触、交往的机会。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游戏不仅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而且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例如:角色游戏《我是小主人》,幼儿通过扮演“主人”这一角色,学习了作为主人所应具有的职责和行为要求:照顾好客人;待人有礼貌;当接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时,更应体贴、关心和爱护等等。通过游戏教育幼儿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关心同伴。其次,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和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这种品质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社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幼儿自己商量如何进行游戏、建立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重视引导他们解决争执和矛盾,学习如何协调各种关系,正确采纳别人的意见等。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是幼儿行为的榜样,幼儿会主动地观察、学习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观念、价值观的选择、言行举止、心理行为特征、外表着装特征等都无时无刻地、潜移默化地、有力地影响着幼儿。如果老师亲切友善、乐于助人,无形中就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幼儿天天与老师在一起,也会逐渐表现出同样积极的行为。其次,老师与幼儿都不是单一、独立相处的,因此,教师对某一孩子的关心、体贴,不仅温暖了这一个孩子的心,也会起到教育其他孩子的作用。例如:当孩子伤心、难过时,教师如果能给予关切、慈爱的询问、温柔的搂抱,孩子在感动之余,也学习到了如何关心、抚慰别人的行为。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行为,并利用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教育幼儿,防止社会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的不良行为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
                注意外部强化与自身强化相结合外部强化是指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物品等,向幼儿传递对其特定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达到鼓励或控制幼儿行为的目的。外部强化也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因此,幼儿往往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评价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外部强化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所以要针对幼儿不同性质的行为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老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赞许、肯定和高兴;对那些不适宜和不良的行为,老师要明确表现出自己的不满、遗憾,从而使幼儿明辨美丑,强化塑造幼儿的行为。其次,要注意强化的及时性,要抓住幼儿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注意外部强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幼儿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控制和调节的作用。幼儿在观察和学习榜样行为、接受了种种教育后,成人要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内部行为准则。这样,当幼儿的行为符合这个准则时,就能自己表扬自己,违反了这个行为准则时,也能自己批评自己。只有做到边教育边巩固,才能使他们形成习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大,除了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培养,还要借助家长及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使幼儿学会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幼儿的社会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没有社交能力和与人协作的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适应社会生活。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植物千篇一律食谱

                        • 上一篇:幼八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下一篇:暑假到了,孩子应不应该上辅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