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其他途径和方法有哪

              幼儿园社会教学方法的选择(四大方法)
              一、情感陶冶教学法
              情感陶冶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
              课例:《我爱爸爸》老师情感激***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能干的爸爸”进行情感激发。
              “爱我的爸爸”进行情绪追忆。唤醒孩子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与共鸣。
              “辛苦的爸爸”实现情感换位。当课件出现风雪中指挥交通的警察爸爸、挥汗如雨辛勤工作的工人爸爸,教师通过让孩子们分析和讨论,让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爸爸工作的辛苦,使孩子们的情绪、情感、角色转换能力得到新的发展。
              “我爱爸爸”是孩子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爸爸的爱。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了一个让孩子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画礼物,让孩子爱爸爸的体验付诸自身的实际行动,“我爱爸爸”的情感在讨论、绘画、唱歌等形式中走向高潮,得到升华。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课例:大班《小记者》。事先排练“记者采访”的情景表演,活动一开始,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直观地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问”……然后,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交流后,教师以“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激发幼儿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的情感,再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师生通过评议,使幼儿进一步明确如何当好小记者。让全体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这使全班幼儿都有实践机会,提高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实现了活动目标。最后,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再次锻炼了幼儿当小记者的能力,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
              三、实际练习教学法
              实际练习教学法,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教学方法。
              课例:中班《我是小主人》。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今天班级有小朋友过生日,请小班弟弟、妹妹来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儿讨论“如何当好小主人”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交流的意见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当好小主人的行为要求:当小班弟弟、妹妹来做客时,我们要当好小主人,可以先作自我介绍,说说自己的名字、班级,再带领客人参观我们的教室,和他们一起游戏。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主人”带“小客人”一起进行生日聚会活动,身体力行照顾小客人,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该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掌握了当好小主人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
              四、艺术感染教学法
              艺术感染教学法,是通过诗歌、故事、散文等文学艺术作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方法。
              课例:《上小学了》。它是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绘本《蚯蚓上学》,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关于“上小学”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可以说这个社会教学活动是一个在欣赏、讨论、感染文学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联想、深化,达到丰富社会知识、强化社会行为的一个典型课例。这一活动的精彩,首先在于,何老师精心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文学作品《蚯蚓上学》,它是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有启迪性的、非常切合幼小衔接主题的文学作品;第二,在文学作品的运用过程中,何老师始终紧扣社会目标,把握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社会教育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最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而是为了使孩子明理、激情,进而导行。因此,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应该非常明确,直接指向我们设定的社会目标:“洋洋今天第一天上小学,你们看他的心情怎样?”“下课了,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日课表是干什么用的?小学里有哪些课?”围绕教学要求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明白蕴藏在作品中的道理,激发孩子良好的情感并影响其以后的行为。讨论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小学的事情,你还有什么要问老师的吗?”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第三、跨出文学作品,拓宽活动内容。何教师除了对原来的绘本页面进行了筛选,还根据目标的需要增加了一些内容:铃声、日课表、入队仪式、成绩单等,适当地拓宽了活动内容,引导孩子在作品中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从内容、形式、范围多角度进行认识、理解,达到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丰富知识、增强能力的目的。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管闲事叶圣陶运七

                        • 上一篇:理解实施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和社会教育的方法
                          下一篇:学龄前儿童该怎么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