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标原则。目标原则是指社会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首先要体现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并且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出每种活动适度、明确、具体的目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F.context('wywContentAnswerPayChatList-3815799817', [{content:null,ctype:1,type:1},{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content:null,ctype:1,type: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有哪些请用案例说明,实践是原则的重要性。
目标原则。目标原则是指社会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首先要体现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并且围绕培养目标制定出每种活动适度、明确、具体的目标。
2.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社会教育活动要为学前儿童创设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儿童在各种活动中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性。
3.实践性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中,教师既要对儿童进行社会认识观念和社会规则的教育,提高社会认识,又要指导儿童的实践,把提高儿童的社会认识和培养儿童的良好社会行为结合起来,使儿童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4.强化性原则。强化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通过言语、动作或表情对方式,对儿童的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之增强、巩固或削弱、消除,以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一致性原则。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儿童的社会性品质按国家培养目标健康发展。
幼儿园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他的时候,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开学校,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