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教育的名词解释

              社会教育的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国外广义的社会教育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教育在涵义上几乎无异。事实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职能就是通过社会教育来实现的。在原始社会,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员通过互相的言传身教,或由有经验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的方式进行的。以后随着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现,直至学校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开始逐步地分化为三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西方有些教育学者认为,狭义的社会教育大约产生在16-18世纪。法国社会教育学者第穆认为,法国社会教育在1533年前后开始;美国教育学者诺威斯认为,美国的社会教育1600年以后开始酝酿;英国牛津大学的皮尼斯认为,英国的社会教育萌芽于1860年前后;日本的新堀通也在其主编的《社会教育学》一书中认为,日本的社会教育始于明治二年(1868)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指的近代社会教育形态。而实际上社会教育的历史远比这些年代久远得多,就其广义的社会教育不说,仅就狭义的社会教育形态来说,远在学校教育出现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学校教育形态产生以后就被社会统治阶级所独占,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接受的仍然是社会教育,即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至于说近代社会教育,这不是社会教育形态的开始,而只不过是社会教育形态的新发展而已。世界各国社会教育形态虽然都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纪以前,发展却是非常缓慢的。只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了迅速发展国内在中国,相传有巢氏教民穴处巢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猎,神农氏教民稼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原始的社会教育。约在战国时代的《周礼·地官》记载有“聚民读法”的规定,由大司徒、州长、党正等官员于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辖人民,诵读邦法,进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饮酒乡射之礼,尊敬长老,表彰有德,以进行道德教育;还以所谓“乡三物”,即:“知、仁、圣、义、中、和六德,“孝、 友、睦、 姻、任、恤”六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人民。其后,宋、明的“乡约制度”,明、清初期颁布的“圣训六谕”、“圣谕十六训”等,都属社会教育。清政府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了《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各地进行劝善兴利的宣讲,还兴办了一些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补习班、 商业补习夜馆、 女工传习所及阅报处、阅览处等近代社会教育事业。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社会教育以通俗教育和识字教育为主要内容。1920年,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仍然以识字、学文化为主要内容。1928年和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召开第一、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后,创设社会教育实验区,推行失学民众补习教育,颁布《国民体育法》、《图书馆规程》及《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等。抗日战争开始后,针对抗战需要,转向战时社会教育工作。1927~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为适应革命事业需要,一贯执行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46年12月29日,《解放日报》刊载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的《战时教育方案》指出:①在战时必须提高社会教育的作用,以便发动广大的成年青年直接或间接地参加战争。②无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要大大加强时事教育,以提高群众的政治积极性。③应以战时各种生动的范例作为活的教材去教育广大群众。关于组织形式,应注意利用读报工作,并组织和教育民间艺人深入农村进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主管社会教育工作。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群众性的文艺、体育活动,以提高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实施机构有文化馆(宫)、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电影院、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业余体校等。自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以来,社会教育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全国仅有 89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21个博物馆。至1983年,全国已有2946个文化馆、2038个公共图书馆、 467个博物馆。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劳动就业结构的突出变化,从而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要求不断发展,对成年人来说,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己不能适应社会要求,于是社会教育便迅速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冲击。现代学校教育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也迫切需要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当今世界,社会教育己普遍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发展趋势日益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教育还会获得更大发展,显现出更新的活力。作用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它很少受阶级、地位、年龄资历限制,能很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第四,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教育更有利于人的社会化。综上所述,社会教育在现代社会里其意义愈加重要,是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短篇参考书部门

                        • 上一篇:学前儿童社会性的概念是什么?
                          下一篇: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