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一出生就要开始锻炼协调性。
身体的协调性是指人体不同部位协同配合完成身体活动的能力,是神经肌肉系统、时间感觉、空间感觉以及环境观察与适应调整能力的综合表现。婴儿从抬头,到能够伸手拿东西,到爬行,到走,乃至以后的跑跳,都需要身体的协调性,在每一个阶段也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发育状态有针对性地练习协调性。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可以让婴儿不受束缚地活动手足,这有利于婴儿协调性的发展。
1~3个月的婴儿,可以通过翻身来练习身体的协调性,但此时婴儿的力量有可能还不足以自己翻身,家长需要给予适当的助力。一般每天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
婴儿4~6个月时,能够伸手拿东西是婴儿大脑发育和运动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这表明宝宝的手、眼协调性发展已相对成熟。这时训练协调性的方法有:
A.可以在婴儿手上放一些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体,刺激婴儿手指上的神经末梢,让他们练习抓玩具。
B.可以和婴儿玩一些如拍手、虫虫飞、指五官等游戏来加强他们的手眼协调性。
婴儿6~8个月时,是开始练习爬行的时期。爬行可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开发婴儿智力潜能。另外,爬行需要上下肢的共同参与,是全身的协调动作,因此爬行可以促进婴儿的协调性,有效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现在很多妈妈剖宫产,这样出生的婴儿没有经历从妈妈体内探索着爬出来的过程,协调性会比顺产的婴儿差,更需要后天锻炼协调性来弥补先天的不足。有些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担心爬行会弄疼孩子,经常抱着宝宝,这样对儿童反而是不利的。
婴儿8~10个月时,可以开始为独立站立做准备了。家长可双手扶在婴儿腋下,支撑婴儿站稳,然后左右轻轻摇动婴儿,让婴儿两替轻轻着地。也可以让孩子坐着,然后快速交替屈伸左右腿。这些都能锻炼婴儿的平衡能力。
婴儿10~12个月时,可练习步行时的协调性,家长可扶住孩子做向前走、倒退走、下蹲等练习。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必须在婴儿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各个时期的锻炼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来循序渐进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