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述微格教学的基本过程都有哪些环节?

              微格教学法 - 产生
              微格教学产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象教师一样到课堂上去授课,指导教师提出比较多的意见要求他们立即改正。由于师范生对教学没有直观感受,他们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因而难以进行客观的自我表现评估和改进。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提出了由师范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并用摄像机记录教学过程,以便课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1963年,爱伦和他的同事们开始用这种方法训练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于是产生了微格教学——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强调技能的分析示范、实践反馈、客观评价等环节。
              微格教学法 - 基本概念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法 - 主要体现
              (1)授课时间短,这样可减轻师范生或青年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估教学;
              (2)教学内容单一,只教一个概念或一个具体内容,便于师范生掌握,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意一种技能,使被训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估;
              (4)学生人数少(4-5人),便于师范生或青年教师控制,减少了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微格教学法 - 基本特点
              (1)技能训练单一集中
              微格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培训的模式,将复杂的教学行为细分为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等,并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必须是可描述、可观察和可培训的,并能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
              在微格教学培训过程中,可以让被培训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练习某一两个特定的教学技能,而且把某一技能的细节加以放大,反复练习。通过细微的观察,就某一方面提出讨论和研究。这种集中于对某一教学技能的练习,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2)技能训练目标明确
              微格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以单一的形式进行,要求被培训者在规定时间内以具体的教学技能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整个教学培训过程是一个受控制的实践系统,重视每一项教学技能的分析研究,使被培训者在受控制的条件下朝明确的目标发展,最终提高综合课堂教学能力。
              (3)反馈及时全面
              微格教学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课堂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被培训者教学技能的应用及表达教学内容和交流方法的优劣,可直接从记录中进行观察。这样,被培训者得到的反馈信息不仅来自指导教师和听课的同伴,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信息,可以全面的看到本人上课的全过程。被培训者从第三者几立场来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

              微格教学法 - 基本过程
              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
              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实践的活动。因此,在训练前让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技能分类、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察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培训计划。
              2、确定培训技能和提供示范
              进行微格教学培训的方法是,首先把构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要素分解为不同的教学技能,然后逐个进行训练。为了便于掌握,每次只训练一两个技能,通过多次训练达到总的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多少种技能,各国分类的方法各不相同。美国斯坦福大学设定了十四种教学技能,而英国的特罗特提出六种教学技能,即导入、强化、提问、例证、说明和变化的技能。
              在进行训练之前,为了使被培训者对所培训的技能进行感知,把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化,通常利用文字材料、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给他们树立鲜明的样板。示范的内容一般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示范如果采用录像的方法,要对示范的步骤进行说明。说明的方式要视具体条件而定,理想的方法是在录像带上作文字说明,便于学习者对某种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也可在放录像时由指导教师随着示范的进程作现场指导说明,但这种说明要求及时准确、简单明了、恰到好处,不影响被培训者的观看学习。示范可以是正面的典型,也可以是负面示范,或两种示范的混合使用,但不同的示范在培训中所应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3、编写教案
              当被培训的教学技能确定和理论学习以后,被培训者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出较为详细的教案,运用所确定的教学技能进行教学。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不但要详细规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规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对提问等的反应,以及教学进度的时间分配等。

              微格教学法 - 教学实践
              (1)组成微型课堂
              微型课堂由扮演教师角色(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扮演学生角色(被培训者的同学、同事或真实的学生担当)、评价人员(被培训者同学、同事或指导教师等)、摄、录像设备操作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同学、同事)和指导教师五部分人员组成。其中如果被培训者的同学、同事担当评价和操机任务,必须经过事先培训和现场指导才能较好的完成。
              (2)角色扮演
              在微型课堂上被培训者讲一节课中的一部分,练习一两项教学技能,所用时间视技能的要求而定,一般为5-10分钟。在上微型课之前,被培训者要做一简短的说明,以便明确所训练的技能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的思想。
              (3)准确记录
              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用录音、录像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况记录,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记录的方法是否必须使用摄录像设备要看培训所具备的条件而定,录音对语言说明的技能也很适用。没有以上设备条件也可用照相、文字记录的方法,但不如录像反馈真实、准确、生动。

              微格教学法 - 反馈与评价
              能否对被培训者的角色扮演过程给予准确、及时的反馈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被培训者通过微格教学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
              (1)重放录像
              为了使被培训者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当角色扮演完成后要重放录像,让被培训者耳听目睹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优势与不足。由于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刺激强烈,被培训者看后印象深刻,对缺点改正快。指导教师、评价人员、学生角色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有重点地重放录像,对于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帮助被培训者改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自我分析
              被培训者观看自己的角色扮演录像后,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是否掌握了所培训的教学技能以及是否存在其它教学行为等问题,以明确改进方向。
              (3)讨论评价
              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都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总结出优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微型课堂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每种教学技能培训目标的要求制作评价量表,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是,讨论后,每个评价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填写评价量表,然后将每位评价者的评价结果逐项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通过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计算就会以量的方式结合直方图或曲线直观、具体地输出评价结果。从结果中不但能看出被培训者掌握某项技能的总体水平,还可以看出每一评价项目所达到的水平,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另一种是在角色扮演时用计算机记录师生双方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堂教学相互作用分析。这种方法是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进行范畴化,在角色扮演时把这些行为范畴按出现的顺序和延续的时间以数据的方式输入计算机,在程序软件的支持下就可以量、图形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输出结果,用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以指导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法 - 理论依据
              1、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研究培训教学技能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是由许多环节和许多师生的具体活动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所谓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要素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对系统进行研究,必须首先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研究,要使系统达到优化,首先必须使各要素达到优化。对教学研究也是如此。教学技能是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要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实现教学的总体目标,首先要使每一个教学技能达到优化,然后再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相互作用而形成教学的整体。 在微格教学中,为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为不同的教学技能,然后分别学习和训练,当每一个技能都掌握以后,再把他们组合起来,形成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这也正是把Microteaching翻译为“微格教学”的思想。在我国有“格物致之”之说,康熙字典对“格”的解释是:“格究也,穷之而得亦曰格。”《礼记。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等论述。这些都明确地指出,“格”的意义是:分解、推究、研究。同时“格”还有格式、标准的意思。唐书裴光庭传曰:“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奖拔惟其才,光庭惩之乃为循资格。”因而,微格教学的“格”,既强调分解研究,建立标准,也强调综合应用,整体优化。
              2、示范为被培训者提供模仿的样板和信息
              示范是对事实、观念、过程形象化的解释,是通过实际动作、电视等进行演示,来说明某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便让被培训者学会应该如何去做。在微格教学培训中,为被培训者提供多种风格的教学示范,辅以对各种技能的说明,使他们获得直接的感受,有了模仿的样板。示范无论是通过实际动作还是电视提供的,都是从视听两个方面作用于被培训者的感官。许多实验已经证明,视听并用的方法能使信息接受者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只用语言描述的方法好得多。有研究表明,视觉神经的信息通过能力比听觉神经的信息通过能力大15倍。在提供示范的时候,除了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外,语言、文字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它能使被培训者加深对示范的理解,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对示范的观察。人类在利用自身的各种感官接受信息时,由于各种感官的分辨率不同,感受时不同,接受信息的比率也不同。但如果把几种感官综合起来利用,就会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在信息论中,表示信息量的公式是: S=Bt log2(1+ --) 公式中S代表接收的信息量,B表示通道的频带宽度,N是原有信息量,P是所传递的信息量。其中频带宽度B与学习者所接收的信息量是成正比关系。在我们的感官中,听觉能感受的频带宽度为20—20000赫兹,视觉能感受的频带宽度为3.9×1014-- 7.5×1014赫兹。在微格教学中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提供技能示范,会使被培训者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对某种教学技能更好地感知。
              3、技能训练是掌握复杂活动的途径
              在微格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技能的分解和分别训练使被培训者形成教学能力。技能按其本身的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原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等人在对心智技能的研究中,建立了心智活动分阶段形成的学说,他们认为:“心智活动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之间的关系则作了更进一步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认识与行动统一的观点来看,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感知、表象、思维和肌肉运动是组成技能的必要环节。外部动作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也是它的经常体现者。心智活动又是外部动作的调节者。在完成比较复杂活动的过程中,不知需要心智技能,而且也需要动作技能。”(潘菽《教育心理学》第140页)这些心理学上的论述,正是微格教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
              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同样也包括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两个方面。它的外部物质活动是借助讲解、角色扮演、录像示范等为支柱而进行的,通过观察使被培训者形成对活动过程和效果的感知,形成表象。在准备教学和实际训练中,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语言阶段的心智活动。根据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过程具有不同的阶段性,即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的特点,在微格教学训练中即可分技能、分阶段逐步进行,当每一个技能都掌握以后再把它们综合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能力。这种学习和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是符合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规律和原理的。
              4、直接的反馈对改变人的行为有重要作用
              反馈是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其目的是使控制者知道以往的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并以此调节下一步活动的过程,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反馈应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准确性,二是及时性,二者缺一不可。准确性是指反馈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错误的反馈信息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使控制失效。及时性是指反馈的速度要大于受控体状态改变的速度,即反馈要在下一次决策之前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有意义的调节作用,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人的技能学习是以反馈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馈强化的过程。例如,在体操馆的墙壁上都装有一块特别大的镜子,使体操运动员在练习时能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达到了技术要求;外语教师或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对着录音机练习朗读课文,以便分析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语调是否符合要求;有的教师为了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备课时对着镜子试讲,看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的要求等。这些事例都说明,人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都有一种要获得及时反馈的迫切需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录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艺术、体操、军事、医学、教育等各种训练活动之中,为被培训者及时得到准确的反馈创造了有利条件。微格教学中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条件为被培训者提供训练的反馈信息,正是满足人类学习的这种要求,以保证被培训者教学技能的迅速形成。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在观察了自身行为后所得到的反馈刺激要比他人提供的反馈强烈得多。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有不雅观的行为习惯,当别人提出时改正可能较慢,而当他自己观察到的时候,就会立刻注意,急于改正。反馈对于达到一定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有关反馈重要性的三个实验,即没有反馈、反馈间隔较长和及时反馈。 在这三个实验中,显然是第三个效果较好,它基本上是沿着目标前进的。这就证明了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有反馈,并且只有及时准确的反馈才能较好地达到目标。微格教学就是要为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在教学技能训练时提供及时、准确、自我反馈的刺激,帮助他们较好地形成教学技能。
              5、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有利于被培训者改进提高
              在微格教学中对被培训者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不把评价结果作为最终成绩,或对某人教学技能高低进行定性,而作为学习者改进、提高教学技能的依据,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或问题。微格教学的评价,有自我分析、小组分析、指导教师分析三结合的定性分析评价,也有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量表的定量分析,以量化的结果说明在哪些指标上还存在问题,以及技能整体所达到的程度。定量分析给出具体的量化结果,定性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被评价者容易接受。因此,两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被培训者改进和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无穷喜好伊索

                        • 上一篇:如何练好球感
                          下一篇:怎么训练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