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老师,我做好了!(边举手边说话)
老师:这个计算有点问题,你自己从头看一遍,看看能不能发现自己错在哪里?
学生:(看了一遍)老师,就是这样的,没有错!
老师:这里是不是把数抄错了?
学生:(摸着头,笑着)嘿嘿,是的哎…… 这是发生在我课堂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班里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姑娘,上课很积极,反应也不错,但是就是容易粗心,抄错数、写错符号等经常出现。在和家长交流中,我发现孩子粗心是家长们普遍头疼的一个问题。下面把孩子粗心的常见表现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看看自己家宝贝是否存在相同的情况?一、粗心宝贝的日常的N种表现 粗心表现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相比之下,粗心在学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比如:在数学方面,宝贝们容易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3看成8,“1”看成“7”;忘了写答案;抄错题;抄错数等等。在语文方面,拼音声母、韵母分不清楚,声调中的二声和三声辨别不清,认字认半边等等。在英语方面,将英文d和拼音的“d”发音搞混,书写上将d写成拼音“a”等。在生活中,写完作业后不收拾,上学时忘了带作业本、书等;写作业字迹潦草;经常丢掉铅笔;看完书东一本西一本,需要用的时候老是找不到;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漏洞百出,效率低下……二、家长容易出现的三大误区误区一:没有追根求源,单纯责怪孩子主观不努力. 对于粗心,不少家长觉得主要是孩子自己主观上不在意,所以容易出现责怪孩子的过激语言和行为,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逆反情绪会逐渐增强,最后导致粗心毛病没有改掉,反而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关系恶化。粗心原因有很多,主观只是一个方面,所以应该找到原因后合理解决。 曾有孩子总是出现写作业抄写错误、读课文读错跳读等粗心的情况,家长觉得孩子平常生活中很活泼,对学习也挺有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孩子自己主观不上心吗?后面咨询了专业人士,发现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具体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组所作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表现率为15.6%,其中有8.7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问题,照此推算,全国14岁以下的存在各种学习问题的少年儿童约有6290万。比如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视觉集中度就会差,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现象;视觉分辨发展不足,容易出现读错字,题目抄错的情况;视觉记忆和理解不佳,造成阅读不畅;视觉动作不良,写作业就慢。 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觉得是孩子自己主观能力不够,更多地要分析孩子粗心的真正原因。对于一些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误区二:片面关注粗心,忽略事情的关联性 现在家里多是一个宝贝,所以宠爱孩子屡见不鲜。本来打算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长辈们看到不忍心,就主动帮助孩子做了。甚至,生活中本来应该孩子自己做的穿衣、洗脚等事情都被大人包揽。再如,一些孩子做作业没有条理性,回到家把所有作业都拿出来,一会儿写语文,写到一半又去写数学,做到难的题目又开始写英语。1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都没有完成,最后还弄得文具、作业乱成一团。 其实,学习上粗心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毅力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所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事条理化,学会自主。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误区三:方法欠妥,导致孩子逆反情绪 曾有一个孩子做作业老抄写错误,妈妈为了纠正他,每写错一个字,就罚孩子抄写20遍,孩子有一次错了5个字,结果被罚写100个字。孩子本来写字就慢,加上写错擦掉重写,结果本子也被擦破了,妈妈顿时升起怒火,把孩子训斥了一顿。孩子心理本来就憋屈,和妈妈就顶起嘴来,结果两个人很不愉快收场。 孩子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千万不能用过激的行为和语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做法错了吗?只能说对于案例中的孩子是不适合的。当发现方法存在问题的时候,应该主动和孩子沟通一下,寻找更合适的方法。我在上课中也用过类似的方法对待我的学生。我四年级班里有个男孩子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把笔放在嘴里面嚼,上课他妈妈和我都多次提醒,就是改不掉。(注:我们是允许家长旁听的),于是,我就要求那个男孩子写50遍“不能把笔放进嘴里面“,下节课交给我。那个男生是个很活泼外向的孩子,妈妈和男孩都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在为他好。下次上课的时候,他真的交给我了。而且,他说:”老师,我上课不吃笔了,那样不好,再吃我就抄写100遍!“事实证明,孩子上课吃笔的习惯逐渐在改,次数逐渐减少,而且,他自己也在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他非常开心。同样的方法,不同孩子反应会不一样,所以,家长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不然,总是会适得其反。三、宝贝粗心的五大原因.(一)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注意力不集中妨碍获得有用信息,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二)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却容易抄错? 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信息加工的能力。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三)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再加上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作业和考试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四)思维定式严重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有孩子前面一直在做除法,那么这时候看到“16+4=“很容易就会把”+”当做“÷“,这种就是思维定式下孩子不思考就直接出现的粗心情况。(五)不良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心理暗示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 (1968年,两名叫罗森塔尔和福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着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是非常明显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做作业总犯错,家长很烦躁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XXX人家怎么学那么好,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呢?”实际上,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这些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会给的孩子带来很强的消极暗示。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所以家长们经常可以反思:自己有没有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很马虎!”;有没有当着他的面对别人说:“只有在我看着他时,他才能认真做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四、搞定粗心的五大“招式”第一,强化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有了责任心以后,做事才会细致认真。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不能只说教,还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在家里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洗碗或洗自己的袜子等,干好了给予奖励,干不好家长要讲道理的基础上,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千万不要语言过激。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第二,生活整齐有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东西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就会使孩子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序的生活环境。第三,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孩子学习时,家长千万不要把电视机开着,或者大声聊天,这种做法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不要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或者边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唱着歌边做习题。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非常低。另外,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要求孩子集中精力,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第四,进行严格的训练。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对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找不同的数、辨别相似字母、图形,找图形的不同等逐级增加难度,帮助孩子提升视知觉能力(如视觉集中、视觉分辨、视觉宽度、视觉记忆、视动协调等)和运动知觉能力。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罚孩子写作业等等,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性格和真实情况。因为简单的重复练习容易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第五,保持耐心。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我很理解一些家长的心情。但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粗心带来的后果,孩子是明白的,但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采取过激的语言或者措施,这会带来负面后果,强化孩子的厌烦。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孩子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就短。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粗暴。这样,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原文作者:豆汤砂锅
一名普通的小学班主任,从事基础教育 9 年,关注家校关系和孩子个体成长,欢迎关注和点赞
您好,我是师友同行,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正处于幼小衔接期,偶尔对学习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小孩子,贪玩、没有自制力。但是如果长期出现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就必须重视并加以引导。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家长要改正态度,消除焦虑情绪,积极乐观,态度和蔼,对孩子的学习多赞美,多鼓励。
人性天生是懒惰的,自律勤奋都是靠后天学习过程的精心培养。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家长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当孩子学习出现抵触情绪时,首先家长自身就不要过分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对学习更加厌恶。有些家长甚至会骂孩子笨等等,这些万万不可取,而应该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发现哪怕一点点优点或者进步,都要想办法去赞美和鼓励孩子,让孩子渐渐对学习不再抵触。
二、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这一点尤其要注意,也是很多家庭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晚饭后,家长呵斥孩子去做作业,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看手机看电视。孩子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长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肯定是不利的。另外,幼儿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心理上特别依赖父母,家长能够陪伴在孩子的身旁,不但能够让孩子在爱氛围中学习,而且能及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孩子的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三、家长与孩子共同建立规则和奖惩机制,合理安排娱乐、作息。
家长应该尽早与孩子共同建立有助于培养学习习惯的规则、奖惩机制,并合理安排娱乐、作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放学后第一时间是否应该写作业,作业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看什么节目、看多久等等;几点休息,当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其适当的娱乐时间等等;凡是能够想到的都罗列出来,写在纸上,贴在孩子的学习桌上,让孩子明确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奖惩机制,家长负责监督孩子严格按照规则计划执行。
好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拿出精力和时间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