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品德的培养,首先得要心中有爱,所以从爱心和同情心角度来培养关怀我认为是比较好的思路!
好像我们这一代人的家庭氛围中很难将“爱”说出口,家庭内部的关怀大部分都是通过行为来表达。这样就非常的含蓄,不易于幼儿的体会和感受到。
我写过一篇关于家庭如何构建爱的文章,我讲几个关键点给你做下思考和参考:
(1)除了行动还有表达爱,让家庭氛围里更加有关怀感和幸福感。
咱们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常常“爱你在心口难开”,甚至是做了关怀的事情但由于表达的不及时或不准确形成了误会的案例也常常有。
(2)将关怀和爱常常充满我们的生活和交流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针对幼儿。
家庭成员都是爱和关怀的实施者也是其受众,构建一个良好的平等的沟通交流氛围非常重要。所以,无论是针对孩子,我们对待家里的长辈以及夫妻之间,都要时刻有关怀行为和言语,让爱在家人间正常流通。
(3)家长要创造机会,主动索爱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通过自己创造一些机会,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要求孩子过来帮忙捶捶背揉揉肩,也许对于你来说起不到多少缓解疲劳的效果,但给你的小孩从小建立了爱和关怀的种子。
(4)发现孩子有关怀行为和言语时,要及时肯定
比如饭桌上,当孩子将好吃的鸡腿夹给爷爷时,要鼓励爷爷接受并乐于享受孙子传递的这份关怀,而不是说“还是乖孙孙吃,爷爷牙齿不好,不能吃!”的理由拒绝。为什么我孩子会有这些行为,以为我从他小我就说,好东西要分享,尤其要给家里的长辈,因为老人家越来越老,能吃的越来越少,而你还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吃。
(5)另外,我们还要生活具有一定的仪式感
现在许多家庭,父母只给孩子过生日和长辈,不给自己过生日。我认为这是不好的。我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要让孩子知道,生日不只是孩子和老人的特权,而是家庭生活态度,仪式感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生活方式,对于爱和关怀的是一个有效补充。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