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教师要认清它的重要性。我们要明确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远比学生考个高分重要的多,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成就一个人的一生,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超出纯分数的高度,去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换句话说, 我们应该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而不是片面追求高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比考一个高分还值得我们去赞赏,对一个班级来说,班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建设要比单纯月测成绩好重要的多(我们并不是说月测不重要)。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 如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成绩,即使目前成绩不理想,那只是暂时的;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习惯,即便是目前成绩好,也是暂时的,决不会是长久的。所以有经验的班主任致力于班级良好习惯的培养,致力于良好班风的建设和浓郁学风的形成。我们班主任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致力于什么?我认为单纯追求成绩同抓良好习惯的建设这是治标与治本的根本区别。任课教师又何尝不是这样。
让学生转变观念,走出盲目学习,无序学习,哪里天黑哪里卸牛的做法,建立一个学习态度,就是要有恒有序。让学生明确良好的习惯,就是决定命运的上帝,要站在决定自己命运的高度,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他才有可能去有意识的培养。
(二)、立足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化整为零,抓好过程管理。
对学习常规,我们天天都在抓, 如果我们一时间面面俱到, 俱查俱细,有可能一下子抓不起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一段时间内突出一项重点,加强落实,其他的不是不要求,只是我们有所侧重,重点落实一个侧面,逐渐形成习惯了,再加上一项,从而是学习各个环节忙而不乱,紧而有序。同时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每堂课的每一个小的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去把握,抓好了现在就抓好了未来,抓好了局部也就掌握了全局。从每一个环节,每堂课抓起,这就是具体到细处、小处抓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正体现了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难事做于易,大事做于细。同时要注意运用及时评价和即事评价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对每天表现好的进行表扬,对坚持预习、复习的、作业认真及时的、上课积极发问的、踊跃作答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强化良好的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夕会这块阵地,搞好日报,对每天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每周利用班会进行周结,对一周以来的情况进行总结;每月利用黑板报这块宣传栏地进行月总,对一月来的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坚持日报、周结、月总加强过程管理 ,督促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使其成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源泉。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磨练学生的意志,这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保证。
任何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习惯的,要持之以恒。要学会持之以恒,就要目标始终如一, 不能见异思迁。面对每天的预习、复习、测试,重复单调而有枯燥无味,就算坚持一段时间,测试成绩也不见得立竿见影,如果一两次失败有让学生失去了信心,使正确的做法得不到坚持,良好的习惯就很难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培养学生坚持到底抵抗挫折失败的能力,要激励学生耐得住胜利前的寂寞,经受得住胜利前的失败。魄力不如毅力,决心不如恒心。美国心理学家曾经作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软糖实验”:被实验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块糖,并且被告知如果在5分钟内忍住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块。经过追踪调查,那些很好的控制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第一块糖而得到第二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有着较高的声誉社会地位及财富而那些忍不住吃掉第一块糖的孩子长大后大多表现平平。这就是较高自制力和较强意志力对以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平日要做好监督与引导, 提醒激励学生坚持下去, 不可半途而废。
(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个人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评价表,通过任课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反馈到班主任手中,及时了解情况,做好调控。班主任还要通过任课教师例会等形式,做好同任课教师的沟通,确定阶段时间内重点培养哪种学习习惯,使班级意志得以贯彻实施。这样每堂课的情况班主任都能把握,我们的意志任课教师又都能贯彻,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合力,班主任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每位任课教师都在抓,每节课都在落实,每节课都在抓良好的学习行为,这就使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设形成了连续性和序列性,效果自然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