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合作交流,从多渠道获取知识;提倡学生学会质疑,自主发现知识,自主建构知识。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反观现在的课堂,总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津津有昧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或者小朋友们发言非常积极,老师一提问,不管自己听懂了没有,就举手要回答。别的小朋友发言了,没有怎么听就要举手,只顾着自己表达。于是课堂上小手如林-----因此,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呢?
一、营造倾听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短小优美的故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为学生创造倾听的氛围。就为学生创设了安静和谐的倾听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发展。
二、激发倾听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静下来听别人说是困难的,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诱发学习兴趣。新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9的乘法口诀课”时,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这段动画片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呢。所以请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课件演示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看完动画后问:你找到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知识?它们都和谁有关?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可数学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有能力设计得这么生动有趣的,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认真倾听。再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会算的孩子对口算方法的探索兴趣不大,不会算的同学却无从着手。为了真正达到交流的效果,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会计算的同学将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反馈时提问“你的同桌是怎么计算的?”记得第一次这么提问时,好多孩子站起来傻了眼,但这样的问题多提了,孩子们也就会自觉的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了。总之,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明确倾听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个别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却在干别的事情,课堂上老师找个别学生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老师在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听,引导学生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小学生的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学会听。”对于学生“听”的训练要注意有针对性,切入口不要太大,从小处练起,循序渐进地分项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首先,学会倾听老师的问题或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学生从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或要求。我在每次提问时,总会提示学生:“老师这个问题很重要”,“老师这个问题只说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好要求后再动手”等。同时我还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老师说话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老师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或已听明白老师的问题和要求,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 其次,学会倾听同学的意见和疑问。现在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大都以个人为中心。许多孩子对于老师的意见还能认真听,但对其他孩子的发言就不大搭理了。因此,让孩子们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就更加显得重要,因为他人的做法自己未必尝试过。课堂上当指名学生发言时,我经常会提醒其他孩子:“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等等,如教“九加几”指名小组汇报自己的不同算法时,有些学生总抱着自己的算法,对于其他小组的算法无动于衷。于是,我就对他们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与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还引导学生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如:“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有时当一个学生说好后,也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刚才是怎么说的,哪怕是简单的重复。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我还会告诉他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我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五、及时恰当的表扬和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做个忠实的倾听者。苏霍姆林斯基说:“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再说了,人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诉说,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的学生更是需要我们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你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呢? 课堂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个性,有喜好。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原有的知识储备不等,课外的阅读量不均,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上。成绩平平的学生,还有少数的学困生,他们也爱动脑筋,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往往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不合老师心意,老师就不满地让他坐下了。当学生发现教师无心倾听自己的看法、感受,甚至给予打击时,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浇灭了。在提出问题时,某学生手举得很高,一叫到他站起来,他就愣在那儿,并且是脸红脖子粗的,显然他是很少回答问题,心里特别紧张。如果就这样叫他坐下去,责怪他不懂装懂,显然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别紧张,再想一想”,实在不行用手势、表情等科学地、巧妙地向他提个醒。这样,你会发现他们接下去能把课文背得很流利,把问题回答得很有见解。 总之,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关心别人,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真诚处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