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的问题,是当下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孩子能否做到自律与主动学习,从小处讲,关系到成长效率;从大处讲,关乎前途命运。
教育大家苏格拉底说:“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意思是说,作为家长,在促进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主动求索,主动认知,并形成行为趋势,最终形成习惯才可能最终养成。
对此,我本人也有一些建议给您,希望可以提供一点启示。
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必须了解“自律”和“主动学习”这2个词的内涵。所谓自律,通俗的说法是,让孩子按照规矩自我约束。具体地说,就是孩子明确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令行禁止,自我管控。对于孩子来说,主要的自律,就是按照每天确定的作息来安排时间。
所谓主动学习,则是指孩子在学习时,不用依靠家长和老师的提醒,就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质量。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可以结合作息时间进行统筹安排。
了解了内涵,就要思考如何转化为行动,再把行动强化成固定模式,习惯就可以养成了。具体该如何做呢?
我建议您采取“自律养成”6步法,只要做到“6个1”,就可以助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一种隐形的力量,也是一种自动的本能。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具体地讲:
第1步:埋下一粒好奇的种子,培养孩子对知识主动地探索和求知的乐趣。
人都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兴趣”开始,以此为起点,让孩子激活探索,大胆求知。
《小王子》里讲过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增强孩子的求知欲,也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一要带着孩子走进森林和田野。让孩子去亲眼看一看争芳斗艳的花草,听一听小鸟的歌唱,摸一摸田地里的牛羊,闻一闻泥土的芬芳,激活孩子的想象力:色彩从哪里来,小动物为什么不能站立起来走路?蚂蚁会不会说话?等等。
二要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和博物馆。让孩子从小感受书籍的知识,感受先人的智慧以及物种的变迁,让孩子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当孩子们对这些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的种子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
第2步: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培养孩子的目标感。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要尽快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勤于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成为长久的陪伴者。
古今中外发奋苦读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西汉匡衡凿壁借光;苏秦班固为了读书“悬梁刺股”;隋朝李密牛角挂书;还有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看书专注,把自己的怀表当成鸡蛋放到锅里煮了等等。
一个又一个小故事,伴随着亲子阅读,走进孩子心底,成为孩子心目中主动学习,发奋苦读的榜样,成为激励学习的强大动力。
第3步:制定每天的作息安排,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孩子的行为必须经过时间的长期固化,才能形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制定一份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显得多么重要。
第一次制定作息时间计划,家长最好要跟孩子商量,要让孩子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负责态度。比如,每天什么时候起床、早餐,什么时候晨读、上课;什么时候休息娱乐,一直到午餐、晚餐、做作业、睡觉等,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可能的话,家长要跟孩子签一份“保证书”或者“军令状”,随时提醒,随时监督。
第4步:建立一套奖惩约定,强化孩子的执行意识。有了计划之后,关键在执行,尤其第一次出现的行为,要着意校正,否则越往后,纠偏的难度越大。因此,建议家长运用“行为引导激励”技术,在不知不觉中,用正向引导,把孩子引入正轨。
比如,在执行之前,家长要和孩子商定完成后的奖惩方式,提高孩子对自我的期望。这样既可以采取一天一评价,也可以采取一项一打分的方式进行激励和约束。比如:每完成1项学习任务奖励5分不等,最后积分兑奖换小礼物、小零食,积攒多了,还可以外出旅游、吃大餐等等,让孩子建立成就感,也对行为养成建立自信,形成习惯。
在这一步,家长要注意2个方面:一是要注意正向激励。比如看到孩子任务没完成,还躲在客厅看电视,家长这时不要批评,应该表达为:“通过你认真地看电视就能够看得出,只要你喜欢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到专注、有效果,我相信,你看电视能够做到,要是看书也肯定没问题”。二是跟孩子说话要算数。不能让孩子有“被骗”的感觉,否则孩子的习惯养成会遭到抵触。
第5步:家长做一个身边的样板,引导孩子“向我看齐”。
俗话说,一流的家长当标杆,二流的家长眼望天。孩子习惯的养成,会有意无意地向父母看齐。因此,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不断地向父母认同的过程。
比如,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不要看电视、打扑克,也不要站在房间当监工,最好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家长有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和孩子讨论,成为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要注意行为细节对孩子的影响。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待人宽和等等,让孩子不要出现内心冲突。另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对孩子不要打骂,避免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6步:形成一个学习氛围,促进孩子自觉学习。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是要精心布置,营造氛围。建议在家庭的客厅、孩子的房间选一些揭挂条幅,比如“家和万事兴”、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成为全家学习的座右铭,时时警醒,自我启迪。
二是建立读书屋或者读书角。家长要充分利用书柜、书架,分类放书随时欣赏,同时配合作息时间安排,假以时日,孩子一定会养成了读书好习惯。
总之,习惯的养成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受益;养成坏的习惯,终生受罪。因此,要想孩子变得自律、愿意主动学习,家长一定要从放种子、选榜样、定规矩、严执行、亲自带头、营造氛围等6个方面发力,孩子就一定能够成为“自动自觉”的阳光少年。最后,我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送给您,我们共勉: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我,可获得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深度交流,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自律是主动学习的基础,然而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家长都发现让孩子能够培养出现这两个好习惯是极其困的。那么家长究竟该如何做才能慢慢培养起自己孩子拥有这两个优秀品看?
一、自控力差是孩子的普遍现象: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经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实验对象是一群4到5岁的孩子。研究人员把他们带进一个房间,房间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孩子,自己有事情要离开一会儿,如果他们回来的时候,孩子没有吃掉棉花糖,那么他们就可以得到两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如果吃掉了,则没有奖励。
大多数孩子只能坚持30秒。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直到研究员回来。
从这里不难看出来,大部分孩子都是缺乏自控力的,而日常生活中家长也会发现,对于同一个问题经常是反复说,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孩子到了规定时间依然是我行我素。
二、为什么孩子自律性差不爱学习1、生理原因
当孩子进入三岁以后,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还很不完善,所以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因此各位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也能发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也是很短的,基本上也就是15分钟左右。
2、经常被打断
家长总是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特别是一些控制欲强的父母更是如此,比如孩子在吃饭点正正画画或者干别的,家长往往会选择强行打断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又或者是看着孩子学了很长时间,怕孩子累,一会让孩子喝水,一会让休息会。
3、来自父母压力过大,让孩子放弃
这次考了前十名,下次考前五名,不断的要求,父母却从未关注孩子自己的体会。当父母的要求超过孩子自认为的极限时,孩子就很有可能放弃了,慢慢变得对自己要求没有那么高,自然而然自律性下降不爱学习
4、学习的及时反馈性太差了:
学习不同于游戏等其它事情,反馈性 太差了,可能很长时间努力都看不到成果,甚至都不会有成果。而游戏只要去玩,往往就可以升级,互动,让孩子能够体会到带来的乐趣。因此孩子并不喜欢在学习上投入太多精力。
三、爸爸妈妈该怎么做:1、和善也要坚定
日常生活中,可能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同一件事反复讲道理,可是还是没有什么用,打上一顿,孩子立马记住了。喋喋不休的唠叨无论是孩子还是成长都是不喜欢,时间长了还有很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爆发。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过界了就会面临严重后果。对待孩子一定要和善也要坚定
2、既要惩罚也要让孩子知道错误后果
几乎所有家长都知道要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做错事了要挨打,但是往往与事件本身错误并没有相关性。这样也许会对一部分孩子有用,因为他们害怕惩罚,但是并不知道错在哪。比如你因为孩子浪费粮食惩罚他,但是他并不知道浪费粮食会带哪些有后果,这个时你可以选择,让他看看灾区儿童的视频,这样他就能慢慢明白浪费粮食是非常不对的。
因此家长在惩罚的同时,也要让孩子错误本身会带来哪些后果。从心理的认知往往更能带来更好的自律效果。
3、学习等待:
法国父母会重点教育教育孩子一个行为——让他们学习等待,而这增强了孩子的自控力。因此调查发现法国的孩子不仅仅在餐厅表现良好,他们在其他地方也不会乱发脾气。法国父母也很少因为他们孩子在旁边吵着要什么东西就匆匆忙忙挂上电话;你也不会看到他们房间被孩子的杂物或者玩具搞得一团糟。
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项要求时,即使要求合理,家长也不应该马上满足。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学有一个自控能力的过程。
4、加强学习的反馈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孩子不爱学习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反馈太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同时煅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当孩子完成家长设定的小目标时候,家长可能给予一定奖励。
最后想说是,各位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个过程往往就是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强权”有所控制。进而培养孩子新的认知模式,而不是简单害怕父母的强权。从而引导发出更积极的行为。这种循环,可能要经历很多次的训练才能成功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解决您的疑问,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留言必复。
我是乔治的恐龙爸爸,一个普通的超级奶爸,欢迎关注我,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一起聊聊育儿路上事吧,知道不知道的,我们一起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您的点赞会让我万分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