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事情不能够坚持,常常并不是因为怕苦怕累,常常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同时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他们遇到了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克服。
还有的是对做的事情本身缺少了兴趣。但直接兴趣消失,又不知道该如何建立间接的兴趣,这个时候孩子就特别容易放弃。
那么如何做才能够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呢?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讲,家长的陪伴特别重要,实际上孩子的坚持就是家长的坚持,在最初孩子有热情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出于直接的兴趣,比如说孩子喜欢踢足球,就觉得足球很好玩,最初这事直接的兴趣觉得足球好玩。
但是任何一个知识技能要想深入下去都需要坚持那当他继续踢下去的时候,有时候就会遇到了困难,他又觉得没有那么好玩了,就不想坚持了。
这个时候家长的陪伴是特别重要的。经常是孩子突破了一个瓶颈就会迎来另外一个进步的阶梯,这个时候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不再是仅仅表面上了,而是在做这个事情过程当中,他有了成就感,获得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因此他就更愿意坚持这样的一件事情,同时随着深入的学习,他发现了更多的对于这件事情的美妙之处,这也是驱使他坚持的一个动力。这个时候孩子的间接兴趣就培养起来了,而这个过程并不是孩子能够自然完成的,常常都是需要家长的陪伴。
同时家长还需要树立起榜样,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去能够坚持下来身教大于言传,当孩子看到家长这样对待事情的态度时,自己就会受到熏陶和影响。
那孩子怕吃苦这件事情呢,只是他们导致不能坚持的一个原因。
当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他们的成就动机被激发出来,他们感觉到了突破困难带来的价值感,信心和乐趣往往变得就不怕吃苦了。
当然家长也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平日里多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庭的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多让孩子参加一些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需要付出汗水和辛苦才能取得成绩的。
也可以经常给孩子读一些名人的传记,让孩子在名人身上去学习一种可贵的品质。
总之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怕失败的精神,坚持的韧性是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培养的。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旦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 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如:敢于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习惯
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