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习惯的建立是性格的外在体现。所以心得体会就看看性格如何。
1、整理房间,可以清除房间垃圾、透透新鲜空气,有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2、整理电脑,可以提高效率(工作、游戏)。
3、整理书籍,可以看看自己的收获,偶尔调整自己的轨迹。
4、整理心思,可以使人活得绚丽多彩。
谈谈学习与培养孩子的习惯哪个重要?
原书前言:一说到学习,人们通常理解为“学习是学校生活的延续”。的确,人们曾经把孩子们坐在书桌前做作业、读书当作“孩子在学习”的标志。但实际上“学习”这个词包含了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类似上面谈到的情形其实只是狭义上的“学习”。广义上的“学习”如果用心理学术语表述的话应该叫做”习惯形成“。如果将孩子必须养成的习惯与他们的成长阶段对应起来看,那么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应当掌握的是“基本生活习惯”和“社会生活习惯”。“基本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种心理自立性的基础,而“社会生活习惯”则指可以通过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的生活来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性格;儿童时期应当养成的是“学习习惯”。无论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良好习惯,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地把握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目标,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逐步向既定目标迈进。所谓“重复”就是使孩子多次反复地进行练习,而“强化”就是当孩子正确地回答出问题或者做了一件大人希望他们做到的事情的时候,应当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比如“做得真棒”、“做得越来越好啦”、“谢谢你”等等,或者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等。在对孩子进行基本技能的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求方法。这一点在本书中也曾多次强调。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小型化家庭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庭中孩子的数量大为减少,与过去一个家庭抚养五六个甚至更多个孩子的时代相比,现代父母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供支配。因此为数不少的母亲便将由此节省下来的时间和能量全部用到了孩子的身上,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孩子自己可以做到甚至是必须做到的事情被父母一手包办了下来。如果孩子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他的自主性当然就会很差。这样的孩子如果离开了母亲就无法生活下去。所以请孩子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不要把孩子永远地藏在自己的保护伞下。孩子们正是通过他们的生活体验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的。
对幼儿不良好卫生行为习惯的评论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幼儿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会出现各种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2.不爱洗脸刷牙 学龄前的小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在他心目中只觉得模仿大人的行为好玩。孩子4岁半后才能把脸洗干净;6岁左右才会洗澡。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且一定要有耐心。注意不要逼迫孩子这样做,不然就会使孩子产生受惩罚的体验,会对洗脸、刷牙不感兴趣,慢慢就会养成不爱洗脸、刷牙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