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的好习惯,生活规律喜欢阅读,有礼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洗手,小朋友都会按照正确的洗手流程做:冲湿小手关龙头,拿出香皂搓一搓,搓搓手心搓手背,再错五指手指缝,打开水来冲泡泡,关上龙头甩三甩,最后毛巾擦一擦,小手变得很干净。再如刷牙同样也有方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来回刷。小朋友就会变念儿歌边按流程做,所以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还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小朋友老师互相问好;见到客人打招呼;吃饭的坐姿以及吃饭不掉饭粒,盘碗吃干净,细嚼慢咽;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用完的东西知道收拾好放回原处等等。
还有爱劳动的好习惯,小朋友都愿意争做值日生,愿意为大家擦餐桌、发餐具;每周一大扫除每个小朋友都愿意参与,每个人一块小布,擦自己做的小椅子;帮助老师收拾玩具,做好玩具分类等等。
最后就是爱动脑筋的习惯,幼儿园每天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老师会激发小朋友们不断思考、体验,慢慢的通过这些活动不断的开展,孩子们就会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中班的孩子怎么习惯纠正?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也有了一定的定性,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发面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从细微之处着手,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本人稍有体会,供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行为习惯儿歌化,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由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害”。良好的卫生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孩子掌握其他能力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幼儿需要出发。我们更适合将课程进行人性、巧妙化的处理,使课程和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如在中班的教学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选择儿歌:“我是一个大橙子,小朋友们喜欢我,洗洗手,剥剥皮,营养丰富来吃我”来帮助幼儿建立讲卫生的信息;吃橙子时,让幼儿观察它的结构,它的形状;在快乐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橙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把橙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二、不断的鼓励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加速剂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惩罚。使他们在快乐的、积极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较深的认识。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游乐场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确立这个游戏的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能随便离开队伍,”有的说:“不能把别人撞倒,”还有的说:“谁被抓住谁唱歌。”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到底有什么规则呢?”,我说:“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要团结友爱,更要严守规则,才能取胜。还有,还要严格的听从队长的指挥。”孩子们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应该注意的行为习惯,还在愉快的游戏中,教师的表扬中做到了严格遵守。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日常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穿衣、洗理、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因为幼儿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为规则,凭一时冲动行事。所以,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耐心的提醒,设计高效的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所以,批评幼儿时,不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让他受到纪律的约束;在这方面,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通过讲解、讨论不讲卫生的小猪如何变干净了,引导幼儿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的好习惯。 四、为幼儿树立榜样,逐渐影响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如,有个小朋友开学后每天都哭上一阵子,老师劝他等于没听见,只顾自己哭。午饭也没吃,午睡时又开始边哭边说想妈妈,这时,我把本班一个较独立的丽丽和他玩玩具,聊天。等他平静下来,我就对他说:“孩子,丽丽棒吗?”他说:“棒!”我乘此机会说:“你不知道吧,丽丽在幼儿园从来没哭过,你想也成为他那样棒的孩子吗?”他点点头。以后几天,他也会偶尔哭,但是只要提到丽丽,他就会安静下来。效果比老师枯燥的劝慰好多了。 总之,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反复练习,练习的越多,动作和习惯就越巩固。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进餐、睡眠、梳洗、生活自理等方面掌握技能、养成习惯,形成一系列好的、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觉行动。 当然,这当中需要教师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孩子的一生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