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应培养哪些习惯?

              比如饭前便后洗手,自己慢慢学会如厕,喝水,吃饭,独立的基本技能要学会

              小班常规如何引导幼儿不乱跑?

              积极的引导孩子不乱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首先,一定要培养孩子安静的性格,比如带孩子多读书或者学习绘画、拼图、堆积木等等这游戏以及学习活动,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让孩子安静下来,不再出现乱跑的行为。


              其次,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发展比较和谐与平衡,因为有一些孩子就是喜欢玩游戏以及到处乱跑,只有陪伴孩子多运动,多出去走走,才能够让孩子有效地发现这些经历。


              最后,也应该多一些包容

              浅谈在幼儿园中教师应怎样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关键时间,一方面,由于幼儿思想意识尚未成熟,还不能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却不会分辨是非、对错,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如:“偷拿”幼儿园或小朋友的东西,只是因为太喜欢了,自己却没有。

              如果成人不注意引导,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便难以改正。

              另一方面,行为习惯虽然已经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但并不象成人表现得那么深刻、定型,如果趁早采用恰当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幼儿的自我控制较差,经常出现“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如果善于在幼儿每次的“反复”中,发现点滴的进步,给予一份肯定,幼儿就会多一份改正的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

              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

              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

              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

              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

              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

              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 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

              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

              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

              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

              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

              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二、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寓于教学活动和游戏之中 1.耐心教育、讲清道理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更要耐心。讲道理时我们要把握两点:首先,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幼儿讲清楚。其次,要具体,讲明白。如:要求幼儿对人有礼貌。幼儿对“礼貌”的意思还不是很明白,我们就要告诉幼儿见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那样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必要时,老师还可以进行示范。通过反复地讲解和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促成习惯。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发抖儿童学乐器选择发展史

                        • 上一篇:如何培养婴儿期的生活习惯?
                          下一篇:中班幼儿品德行为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