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探索包括哪些方面?

              1.自我探索的概念。所谓自我探索,就是借助先进的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比较成熟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工具,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量化评价和分析,更科学地、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最擅长的职业技能又是什么。进而清晰地确定自己喜欢且又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2.自我探索常用的测评工具。自我探索测评工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地进行量化评估的职业测评(或职业评估)量表或测试。职业测评或职业评估工具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一种是正式测评工具,一类是非正式评估工具。

              正式测评的主要工具有:霍兰德兴趣测评、梅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测评(MBTI)、北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卡特尔16PF测评、职业锚测评、北森能力测评、北森智维通用人才选拔测评等。

              非正式评估常用工具有:分类卡、工作清单、人物访谈、生涯彩虹图、生涯自传、生涯生命线等。

              3.自我探索的方法和步骤。专业的自我探索一般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正式测评。通过量化的正式测评,找出以前自己不曾知道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以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步:非正式评估。用非正式测评的结论,进一步验证正式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并分析正式测评中有异议的内容,对其进行进一步非正式评估和澄清。

              第三步:评价和分析测评报告的结果。测评的结果是咨询师的重要参考,也是咨询者对自己作出最后的准确评价和清晰定位的主要依据。

              第四步:准确的职业定位。结合自己的职业梦想,确定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如何通过教师的适宜互动行为促进幼儿科学的探究欲望

              一、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帮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
              1、提供给幼儿适度新颖的现象
              2、提供给幼儿与原有经验相矛盾的现象
              二、设置矛盾,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出矛盾性的问题
              2、提出矛盾的事实
              三、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1、将幼儿的错误作为探究的契机
              2、当幼儿的探究无法进行时提供必有的帮助
              四、引导幼儿主动表达自己得出的结论
              1、安排团体讨论
              2、开展各种展示活动

              3-6岁幼儿的心理测试有哪些量表

              智力测验常用的有: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中国比内测验

              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90项症状清单(SCL-90)
              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生活事件量表(LES)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应对方式问卷

              什么是幼儿的主动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
              人们越来越觉得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而并非只是教学的效果。孩子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才是真正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古语说: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不光要掌握知识经验,还要富有探究精神,这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品质。从小养成这种探究精神,将会推动他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的认识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根据幼儿选择有效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顺应幼儿爱研究、爱探究的天性,多支持、多鼓励、多引导他们去探究、发现,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首先,为幼儿创造能够发挥探究潜能的环境。

              人类的未来将由今日的幼儿创造,教师的责任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利于充分发展探究潜能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发展幼儿的探究精神。其实,每名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精神,但往往被老师所忽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并希望对自己好奇的事物进行探究,这非常有利于他们发现问题,进而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的思维随我们的思路展开,这就会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积累了经验,他们的知识丰富了,所思考的问题也就越多越深,思维器官所经受的锻炼也就越多,这样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的进行各项活动,不受限制,不受约束,同时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时的幼儿是与成人人格完全平等的独立个体,他们有寻求、探究各种信息的权利,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而是幼儿基本权利的维护者。

              其次,发现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异议。

              探究意识强的幼儿,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幼儿。在传统的教学与幼儿游戏中,幼儿往往是被动的活动者,一切操纵在老师手里,但要想培养出有探究精神的幼儿,就要变“注入式”为“启蒙式”,把“要你学”变成“我想知道”,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幼儿探究意识往往是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条件刺激下产生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能迅速及时地对孩子的每个新想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予以支持,启发幼儿在实践中得到新的结论和经验,得到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产生更大的探究动力。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活动时非常投入,非常自信,自我意识萌芽,会有自己的一丝独特想法,教师利用孩子的这种自我认识和愿望加以引导,开导幼儿去思考,并做必要的提示,这样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培养起来。

              再次,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幼儿能够产生探究精神,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经常赞许、表扬和肯定幼儿,幼儿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反之,教师如经常批评幼儿,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还给幼儿下定论“没出息”、“真傻”,就会使幼儿产生自卑感,从而影响探究精神的萌发与培养。

              幼儿无知、幼稚,但好幻想,往往会“异想天开”地想象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在活动中我问幼儿长大的理想是什么,鹿宇小朋友说,长大要制作一双鞋,穿在脚上就能上天,不坐飞机,不坐火箭,去看太阳;初听起来,虽不切实际,但这里有幼儿的思想火花,教师不能泼冷水,而要多加赞扬,鼓励并引导他们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的事情,这样幼儿探奇的愿望就会逐渐强烈起来。

              最后,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活动,指导幼儿进行探新活动

              幼儿的探究活动,是在强烈的探究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会强化他们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及日常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的场所及活动用具,让幼儿自由地进行探究性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研究自己怎样教转变为研究幼儿怎样学,使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孩子是很能干的,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超常的创造力,他们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的潜能。因此,在活动中,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适合不同层次要求的废旧材料,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让其制作较难的小制作,能力弱的可以适用较简单的,这样通过幼儿的再制作,他们的表现是积极的、主动的,从而反映了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他们不是被动地去听去做,而是参与活动,要自己去做去讲,通过制作帮助幼儿理解,通过讲把得到的经验再巩固,更有利于幼儿探究精神的发展,如在“好玩的的水”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玩水的材料,有的制作纸船,有的用饮料桶做船或各种各样材料不同的水中漂流物,还有的拿着各自专用的瓶瓶罐罐在水上玩,不停地把水倒来倒去,还互相讨论着:我的杯子倒出来8杯,你的呢?他们自然地用数数的方法对容器中的水进行测量,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过程,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让幼儿了解了数的形成和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有的幼儿在玩水中发现水是透明无色的,绿色的碎纸放进水中,水会慢慢变成绿色,这意外发现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有的拿着粉色纸放在自己的瓶中,有的放白纸,还说要配饮料、酒、药等,看样子孩子们很有成就感,他们在玩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纸船为什么能在水上漂,不同的纸在水里的变化,哪些纸掉色,哪些纸不掉色,哪些纸吸水,哪些纸不吸水,有的吸得快,有的吸得慢等等,教师积极鼓励他们尝试,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他们在探究中得到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方法不是告诉、干预,而是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让幼儿在活动的成功中获得喜悦,这样,幼儿的探究意识就会更加强烈而持久。

              皮亚杰认为:幼儿能力的形成,既不是单纯来自先天能力,也不是单纯来自后天的经验,而是来自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来自幼儿的动作和活动。所以,就让幼儿在摆弄中、操作中去探究、去创

              幼儿主动探究,应该是父母从旁协助让幼儿让他学会探索事物,发现探索新奇的东西。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上好儿童怎样培养智力多重

                        • 上一篇:临沭六实小幼儿园教育随笔――撒饭
                          下一篇:中班能力目标怎么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