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岁以后会出现真正的自发主动性?

              一般是二岁到三岁之后,二岁到三岁的幼儿身上自主动性发展的表现主要为: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语言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成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情,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路或者跑步很容易摔倒,喝水也会泼翻,用勺子吃饭,也会洒到全身都是,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

              自主性对我信赖,对儿童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关注儿童行为中的年龄特点,并支持儿童的发展在幼儿阶段,给幼儿负责任的机会。

              大学30岁以后就是真正的发生了这种精神会的新闻上会有的

              怎么理解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这说明以幼儿为主体是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幼儿有选择的机会,能够进行自由的探索和交流,有自由抒发情感的机会时,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但是目前幼儿主体性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在游戏中,幼儿更多的是等待教师分配角色,由教师组织管理整个游戏进程;在生活中交往能力和环境的适应性较低,连穿衣,饮水等活动都需要成人的提醒和引导。由此可见,在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作用,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激发学习主动性。

              幼儿的兴趣爱好是成长需求的一种表现,影响并制约着它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教师应做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适时指导,突出主体地位。

              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朝着全面发展的目标航线前进。比如在生活角中,幼儿看到种类繁多的蔬菜只是拿起来,放下,看了一会就失去兴趣了,这是因为幼儿不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这是教师及时给予语言提示:“孩子们,哪些蔬菜是我们吃叶子部分的,请小朋友们拿起来观察”。小朋友会根据教师的提示有目的性的观察,突显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适当评价,焕发学习热情。

              适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幼儿内在的动力,使幼儿愿意继续探索,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主动地给予适当的表扬评价,比如说:“你很棒,我认为你是可以完成任务的;你是小勇士,我相信你愿意尝试”等等这样恰当的评价能够让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让他们避免产生不良的情绪,拒绝新鲜事物的刺激,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探索未知事物的动力。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路程溺水基本资料

                        • 上一篇:埃里克森为什么说儿童早期的发展是克服内疚感
                          下一篇:主动服务的三大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