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

              陆续收到一些家长的来信,咨询教育培养孩子的问题。虽然问题五花八门,轻重不一,描述各异,但归纳起来,家长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那么些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也都大同小异,跟家长的认识有关,跟家长的方法有关。我不可能一一回复,把这些问题归纳一下,统一做个回答。我会尽量从根源上找到原因,从根源解决问题。每隔几天我会回答一个问题。今天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说起孩子的学习,现在有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以前是从小学开始,现在已经提前了,从幼儿园开始。二是不光是学校的课业负担,还有家长加增的负担,比如课程培训班,兴趣班,特长班。这些负担有两个特点,一是提前,二是繁多。两方面加在一起,已经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阈限,孩子当然会觉得累,会消极对抗。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完全是家长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家长可能会说,现在竞争这么厉害,人家都这样,我们不加增负担,不是就落在后面了吗?有些家长会说,现在不是倡导早教吗?不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吗?当然是越早越好了。有些家长更是实际压力,比如幼升小,小生初,要考试,不学习考试不过关,人家就不收,家长也没办法。
              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家长的考虑也不多余。关于择校问题,我会另外分析评说。这里简单说,择校有合理成分,择校一直都存在,只是现在更普遍。但择校不一定对,应试教育下的择校,不一定能让孩子成才。因为择校的最终目的就是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但这张文凭并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才。起码就业就不能光靠文凭,而且连主要的指标都算不上。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我想许多负担的加增就显得没意义了。
              再说早教,早教强调的是孩子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习适龄的知识和能力,孩子的有些学习是自发实现的,比如爬,走。有些是需要家长引导教育的,比如认识区分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汽车,等等。错过这个阶段,后天可以补,但不如这个阶段学会来得好。因为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就像看一本书,得一页一页翻,不能跳。也不能一页容纳两页的内容。现在一些家长的早教已经偏离了早教的本意,就是提前,二是加量。我在《淘气爸爸和快乐儿子》书中有个比喻,不恰当的早教,就像给两岁孩子配备一把菜刀,希望孩子学会使用。这当然是错误的,对孩子自己是危险,对他人也是危险。因为两岁孩子还不会恰当使用菜刀,家长非让他学会,这就是强孩子所难。一上幼儿园就让孩子每天记住几个生字,学习几个外语单词,背诵几首诗词。还有兴趣班,特长班。小学放学后就参加课程辅导班,周末也不得闲。有些兴趣班根本就不是孩子的兴趣,也不是孩子特长,家长完全是替孩子的未来着想,觉得有用,强迫或者诱导孩子学习。孩子当然会累,当然不会积极主动。再喜欢的事情也不可能过量,如果让哪个家长总加班,即使给你高额加班费,你也不乐意。尽管是你特别热爱的事业,也不可能没日没夜地干。
              有些孩子的课业负担和家庭负担倒是不重要,可还是不主动,不积极。每天的作业拖到很晚。假期作业拖到最后几天。好像总是在给别人做作业。当然,学习不主动还有其他表现,因为课业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具体行为。比如不爱看书,看书不专心。不喜欢琢磨事儿,没耐心。甚至玩儿起来都专心投入,瞎玩儿,胡玩儿。
              对待这些问题,我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别过分强调学习的特殊性,学习确实很重要,是孩子的专职工作之一,但家长最好不要嘴上总强调学习的特殊性,不要一说到学习就说不好好学习会怎么怎么样,不学习就如何如何。只要不是学习,都是浪费时间,都是没用。过分强调一些事情,孩子心理就会有负担,就会不正常地对待这些事情。比如,你如果强调说买来的派就是好,就是比馒头好,那孩子如果饿了,就会首先选择派。因为你告诉他这个好嘛。如果你让了解,馒头和派只是不同的食物,没有哪个更好,爱吃什么就是什么好。孩子就会根据喜好做出选择。回到学习问题,应该把学习问题正常化,让孩子知道,这是他的生活内容,跟看电视玩儿一样,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须做的。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在学习,虽然不是具体的知识学习,但孩子在培养基本的能力和素质,而且后者更重要。知识学习正常化,就可以像其他事情一项正常地安排。何时吃饭,何时睡觉,何时做作业,这些事情不分轻重,合理安排完成、
              第二个办法是,跟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孩子不喜欢看书,不喜欢做作业,是因为看不出其中的乐趣。为什么爱玩儿,当然是有乐趣了。作业中有乐趣吗?当然有,不然那么多真正的人才为什么那么痴迷自己的事业呢?而且我还要说,发现事情之中的乐趣,这本身就是一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孩子有了这项素质和能力,就会试着找出各种事情之中的乐趣,将来工作,如果想要做得好,发现其中的乐趣,为了乐趣而工作,就会做得最好,自己的潜能就能发挥到最大。作业之中的乐趣怎么找,得家长帮忙。首先家长得表现出真正的足够的兴趣,孩子领回新课本,家长要看,要让孩子知道,课本很有趣,值得看。具体的,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乐趣,比如数学,就那么几个数字,每个数字都有不少乐趣,跟其他数字发生联系,更有乐趣。有人总结数字的有趣之处,网上一搜就有,我就不啰嗦了。数字有乐趣,运算有乐趣,为什么有没有括号就有那么大的不同?家长只要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孩子就会觉得很有趣。英语有英语的乐趣,世界上还有人那么说话,用那种文字,这不就是乐趣吗?孩子都有好奇心,让他知道其中有秘密,就会产生乐趣。语文课本选的那些文章,家长跟孩子一起读读,简单分析一下,就是在欣赏,在品味。也就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乐趣,只是有些比较隐晦比较含蓄,需要认真去发现。
              如果家长光告诉孩子学习的重要,强调孩子学习,光知道督促孩子学习,而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很难发现其中的乐趣。没有乐趣的事儿,孩子当然不愿意做。因为他们就喜欢有趣的事儿呀。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开始的时候家长一定得参与,帮助孩子发现其中的乐趣。一旦孩子知道有乐趣,自己就会去找。比如读书,家长如果有读书习惯,孩子会模仿,因为他觉得你那么爱读书,肯定有乐趣。家长再帮助他读懂一些书,发现其中确实有乐趣,读书的事儿你就不用管了。
              为了纠正孩子学习不主动的习惯,有些专家出主意,把作业想象成游戏,比如做一道数学题,想象为攻克一个堡垒,做完相当于攻下敌人的一个阵地,获得胜利。这当然也是利用孩子的心理,故意制造乐趣让孩子产生兴趣,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这个办法可以用,也有一些效果。但是,作业和学习本身就有自己的乐趣,用不着想象成游戏,实在有些多余。
              相关的,比如兴趣培养,如果是孩子的真正兴趣,孩子就不用你督促也会学习。适当地加增一些负担,孩子也不会觉得累。如果不是真正的兴趣,你再把它想象成游戏,孩子也不会感到真正有趣,因为孩子没那么傻,那么容易糊弄。
              有专家还出主意说,施行奖励法。比如完成一项作业,奖励一个卡片,卡片积攒多了,可以跟家长换东西。这种奖励法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广泛使用。有用吗?有看得见的效果,但有看不见的害处。关于奖励型教育的弊端,我在书中有详细的分析讨论,这里不啰嗦,只是指出一点,孩子会为了奖励做事,做事就成了手段,得到奖励才是目的。奖励型教育完全走了样儿。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全校改扩建幼儿国学教育

                        • 上一篇: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而且声音还小,怎样才
                          下一篇: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