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岁婴儿的生理特点与保教内容?

              、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发育,开发智能。


              2、对婴幼儿心理发展产生良好影响。


              3、对婴幼儿生理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早期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在国外,许多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6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我国新修《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婴幼儿的保育教育相衔接。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途径之一。

              三岁前儿童发展特点:


              一、发展的主动性

              强烈的生存意识

              幼儿从出生就具备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和对生存发展有利的行为。

              观察周围一切事物(儿童从出手以来就具有吸收性的心理--蒙特梭利)

              不可思议的心智能力

              人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展出来,就阻碍了其良好的发展。(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在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存在,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蒙特梭利)

              儿童智慧的开端始于六种感觉:视、听、嗅、触、尝、操作。

              视觉:看,手眼配合。

              听觉:听,触及中枢,反应行动。

              味觉:尝,酸甜苦辣。

              触觉:触摸,越丰富越好。

              操作:好奇和好动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动手,在不同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在不同的操作中感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高,情绪就能得到满足,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孩子在一生中的最初几年获得的经验丰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大脑的发育,早期教育越丰富大脑的效率越高,其获得的每一份经验都会强化大脑的神经细胞,成为永久的记忆。

              凡是主动发展的要求得到满足的孩子,对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得意的神情自然流露,发脾气的机会也少。


              二、发展的有序性和阶段性

              儿童发展极为有序

              以运动领域来说: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步一步的有序的完成。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反射练习0-1个月

              动作重复1-4个月

              偶然的目的4-8个月

              目的--协调8-10个月

              尝试--错误反应10-18个月

              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关键期

              0-2岁,动作的发展

              0-3岁,口语发展

              如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主动性就是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与其他个体或社会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幼儿来说,就是不待外力推动而自觉参加学习、生活、游戏等活动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与其他幼儿比较,具有主动性的幼儿经常表现出能够独立自主地承担任务,积极主动地完成要求。

              浅谈区域活动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技巧:
              一、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领域、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设立了“娃娃家”、“理发店”、“医院”、“农家小院”、“美工区”、“图书区”、“语言区”、“建筑区”。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建筑区、图书角、娃娃家、小医院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二、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都独立地参与,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在玩“钓鱼”的游戏时,将钓来的鱼送到娃娃家,做菜,然后再送到数学区,引导幼儿有规则的排序,还可以送到小超市。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相应的知识。
              三、在做做、玩玩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做做、玩玩的活动,适应幼儿求知、愉快、探究、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被激发,便使幼儿的主动活动有了可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如:在探索区内,学习“沉与浮”的小实验,当幼儿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沉下去,孩子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好奇,不同材料的物品,猜猜将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进行实验。给幼儿一张记录卡,让他们给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打“√”,给沉入水中物品打“×”。幼儿打得非常认真,当幼儿将空瓶子放在水里是浮的,灌满了水就沉下去时,他们更加激动、兴奋,后来,他们又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而把它做成―艘小船时,就能浮在水面上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很快就掌握了沉与浮的道理。
              四、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将教育环境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身心的发展。陈鹅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扩大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五、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中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中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清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
              提起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域空间必须光线充足。
              3.空间的动态性
              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继续未完成的探索…开放的区域活动,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实现,又满足小幼儿探索的愿望和独立的需要。
              重视幼儿自主性,特别要强调调动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教师要更新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班比实验课安东尼

                        • 上一篇:家长如何与老师携手督促孩子的学习?
                          下一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