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
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什么是认知,概括起来,可以把人的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也就是三种基本认知过程或三种认知成分。了解婴儿可以更好帮助婴儿成长,以下是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
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1 婴幼儿不同时期的发育和认知特征表
认识是婴幼儿学习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婴儿出生后1个月就有记忆的能力。新生儿能通过外界条件刺激及玩具性条件刺激来改变反应性行为,条件反射的形成即为学习的开端,为一阶段。
二阶段(1~4个月)出现初级循环反应。 婴幼儿喜欢重复那些偶然发生的动作。例如吸吮其他东西。
三阶段(4~8个月)将循环反应从自己身上扩大到身体以外的事物 。用脚去踢一件已经捏弄过的玩具而不会踢一件没见过的新玩具。
四阶段(8~12个月)动作是有目的的。 如为了玩弄毛绒小狗,知道先把障碍物移开。
五阶段(12~18个月)婴幼儿不是满足一个动作 ,而是改变动作并探索改变后带来的结果。
六阶段(1、5~2岁)这年龄阶段开始从感觉运动行为到智能的过渡 ,开始应用文字信号,掌握语言,并能较好地利用记忆储存。
有一定思维特点: 如做事具体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一点论,他可以将两杯水中的一杯倒入小口径的圆筒中,认为圆筒中比杯中水多;注意事物的状况。
5~7岁儿童的思维方法发生巨大的变化,智能有了新的发展,记忆力明显加强。
7~1l岁为具体运筹期,已掌握了事物可回复性及永存性的概念,能按照物质的任何一个特点进行分类,如苹果、梨、鱼、肉都是吃的等。在解答问题时能不顾无关的信息,能选择性地只对重要刺激作出反应。
7~15岁年龄期称为形式运筹期。此期孩子能内省自己的思想和解答复杂抽象的问题,如形式逻辑与微积分。
15岁时,认识发育就已成熟。
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2 一、什么是认知
概括起来,可以把人的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也就是三种基本认知过程或三种认知成分。
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如果没有对对象的感知,认知活动就无从谈起。感知是由客观物质的刺激所直接引起的,所以感知是直接的认知。
其次是表象,这是头脑里呈现的对于感知过的事物的一种映象,但却不局限于直接感知的某一特定事物,所以,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属性。表象与概念都是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的,不是客观事物所直接给予的,所以就它们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来说,可以叫做间接的认知。
人的实际的种种认知,都由这三者所组成的,或者是对它们的操作。但表现为种种错综复杂的形式与水平。
二、认知的发展
儿童认知是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的。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向:
1、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2、儿童认知客观事物是由某一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3、儿童最初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以后才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
4、儿童认识一个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最初的认识到比较完全的认识,是要经历多种水平或者阶段、由浅入深的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年龄是从出生到2岁,也就是婴儿期。
“运算”这个名词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英文operation),它原来有手术、操作、运算等意思;但这里指的不是肌肉运动的操作,也不是数学和逻辑的运算,而实际是认知的一种内部的基本过程,比如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或基本单位,所以译作运算。这个阶段的儿童没有在头脑里表征外界环境的能力,他只凭感觉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发展他的感知和动作技能。所以这个阶段被称作感知运算阶段。
2、前运算阶段,相当于3-6、7岁。
前运算的意思是指儿童的运算活动发展的前期。这个阶段的一个主要认知特点是儿童有了运用符号的能力。一个符号是一个事物的代表,而不是那个事物本身。儿童所学会的词是一种符号。也有别的符号。比如动作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把头放在枕头上表示睡觉。一件物品也可以作为符号,象儿童指一个杯子表示要喝水。有了符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表示外界环境,能进行表象的思维了。
3、具体运算阶段,约相当于7-11、12岁的年龄。
4、形式运算阶段,约相当于12-15、16岁。
婴儿认知的特点与趋势3 一阶段:0至1 岁信任与不信任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1、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及极度害怕被遗弃的表现;
2、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
3、需要别人照顾;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竭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二阶段:2至3 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若孩子在这成长阶段中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羞及惭愧的感觉。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三阶段:4至5岁主动性与内疚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2、发展出主动性。
如果在这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如果在这阶段,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作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地做。
1、害怕犯错;
2、感到无助及内疚;
3、只懂得安慰别人;
4、回避风险;
5、隐瞒错误。
6、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7、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8、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9、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四阶段:6至11岁勤勉与自卑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
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
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1、避免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4、凡事要求完美;
5、经常拖延及耽搁;
6、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五阶段:12至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青春期: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若这阶段容许他去探索他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若家长及身边的成人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订立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5、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6、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