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些了,喜欢去吃些零食和饮料,这些零食无营养,多油多盐多糖多化学品,吃多了无益,在吃饭时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要给孩子吃零食,要饿些,才给孩子吃饭,吃饭前先喝些奶在150毫升左右,然后吃饭,这样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要。儿童期间还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睡眠,保证每天能晒太阳一个小时左右。这样发育更加健康。
小孩子什么时候会主动拿东西吃
其实孩子很小时就会有主动拿东西吃的意愿的,只不过容易被大人忽略或者是代替了。六个月孩子拿什么都往嘴里塞,这样被制止后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就会被制止的。
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吃饭。
他没有感觉到饿,只要营养跟上了就没事,我的小孩小的时候也是不喜欢吃饭,每天早上给她煮两个鸡蛋,饭随便她吃,不能有人在旁边逗他玩,现在四岁很健康,零食太多,食物的热量太高都是不吃饭的原因,多喝水或者是果汁
宝宝独立吃饭对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过程来看,宝宝具有天生的独立意愿。在1岁以后,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动,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独立愿望,如爱说“我”“我来”等字眼儿。他们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学会走路的同时,他们开始想学着吃饭,而且要自己拿着汤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帮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样,自己吃饭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正是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展了宝宝的认知范围,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宝宝通过自己的行为感到自己具备影响环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说来,发育正常的宝宝都可以在两岁左右学会自己吃饭,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可是大人因为无法割舍的爱一次次地剥夺了他们的独立意愿或独立行为。有的父母或老人心疼宝宝,凡事总爱包办代替,总说宝宝还小,长大自然就会了。就从自己吃饭这件事来说,如果大人总是过分主动,宝宝自然就会相应被劝,久而久之,不仅在吃饭这件事上总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连性格和其他行为习惯都会变得被动起来,长此以往,宝宝就会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越来越强,责任心淡薄,这对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宝宝学习吃饭的过程也是宝宝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宝宝经过自己的努力吃饱了,会由此产生成就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即使宝宝暂时没有把饭吃下去,有了一些失败的体验,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便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家长在家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进餐
有很多小班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安静地坐在位子上,正确的使用勺子独立地进餐,而且不剩饭菜。但回到家中便是另一种表现——进餐困难。往往出现爸爸妈妈端着饭碗,到处追着喂饭的现象。这不仅给父母增加了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自理能力的培养。但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宁肯追着喂,也不舍得让孩子饿着。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想一些两全其美的办法,来引导幼儿在家中独立进餐:一、利用幼儿熟悉的“形象”,赋予孩子角色,积极进餐。小班幼儿有很多喜欢的卡通形象,你像“海绵宝宝”、“大头儿子”、“喜洋洋”、“奥特曼”……这些都是他们热衷的动画片中的形象,我们可以在幼儿进餐时,赋予幼儿这样的“角色”,让他们感觉自己就是这些形象。如:对坐在饭桌前久久不肯进餐的宝宝这样引导——“海绵宝宝吃饭最迅速了,而且吃的很干净!”通过这样的鼓励,幼儿会很快进入进餐角色,愉快而迅速的进餐;二、利用故事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愉快进餐。对于不在饭桌前,到处乱跑的宝宝,我们可以利用《拔萝卜》中的故事语言:“小花猫,快来呀”,宝宝对于幼儿园熟悉的、经常学说的故事语言感到很亲切,会欣然回应:“来了来了!”家长接着可以切入主题:“快来吃饭喽!”宝宝会高兴地边跑边喊:“来了来了!”就这样,孩子们便轻松入座了。如果孩子入座后进餐仍不积极,那我们可继续以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幼儿:“小花猫,快快吃饱饭,才有力气去拔萝卜呀!”宝宝便会很愉快地将“进餐”进行到底了。三、和爸爸妈妈来比赛,争夺小奖品,激励幼儿积极进餐。另外,对于偏食的幼儿,我们可以运用“竞赛”法,激励幼儿勇敢进餐。“宝宝,看看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害怕‘菠菜’,几下就能吃掉它,比一比,谁勇敢,奖它一颗小红星。”就这样,在我们的激励下幼儿一定能克服困难,积极进餐。四、量少次多,目标小易实现,给幼儿视觉信心。对于进餐困难的幼儿,我们要本着盛饭菜的数量少,次数可以多的原则,给幼儿感受成功的机会,切忌图省事,一下盛一大碗的做法,给幼儿造成视觉上的恐惧与拒绝,不利于进餐。当然,引导小班幼儿在家中进餐的策略还有很多,做个有心的家长,不要忽视小小的进餐环节,引导得力,一样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