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物质上应有尽有,精神上百依百顺,事事都不必孩子操劳和付出努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离开了家长的保护伞。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孩子会变得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去面对各种事情。自信并非是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所以家长们该这么做!
一、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
孩子具有好奇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培养并鼓励他们尝试并接受各种新鲜事物。这样做不仅能丰富了孩子的经历,也塑造了积极的态度,从而增加自信。
二、及时地肯定和表扬孩子
当孩子去努力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尝试是一件勇敢正确的事。人的自信需要外界的认同和赞赏。倘若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外界的肯定,孩子的自信也由此大增。孩子正处于自信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少家长常因为孩子年幼而代他们做许多事,帮穿衣鞋,替收拾玩具,给他们包办事情过多,孩子就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自信也就很难建立起来。所以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锻炼独立能力。
四、挖掘和培养孩子的专长
孩子从小其能力倾向便会显露,有的孩子能跑能跳,好于运动;有的孩子爱唱爱跳,擅长文艺;有的孩子舞文弄墨,酷爱绘画。家长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专长,加以引导及培养,促进他们在某方面具备其他孩子所不及的专长。孩子因此获得上进的动力和自信心。
一个人只要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就能保持最佳状态,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在孩子努力拼搏,尽力向成功的顶峰攀援时,家长们多给孩子些鼓励和支持吧。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给您以下建议,希望对您有启发:
1、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面,你不要害怕他们,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懦弱的一面。有的人貌似很强大,其实很懦弱,只是表面装得很不在乎,不可一世的样子,其实不堪一击。
2、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评价和定论,不要轻易给自己的人生限定范围和高度,人生不设限,生命无贵贱,要自信,不要以别人的评论评价影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3、不要想得太多,想得越多顾虑越多,你就越无所适从。你必须从里到外的自信,装也要装出来,你就把它当成一场戏,你就是一个演员,你在扮演一个角色,你一定要演好。就以这样的心态,你就会丢下包袱的。
4、如果你纠结,那是因为你什麽都想要;如果你彷徨,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你不是,你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麽,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你只是缺乏勇气,勇气就来自你强大的内心,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你一定要自信要发挥。
5、不要在过去的痛苦中,不要用别人的言行折磨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改变自己和别人的人生,才是强大的人生。
6、不要因为形体、外貌等影响自信心,可以改变的,就努力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就学会接受。要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也要明白,这种不完美是每个人都有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心,你的气质就是谁都不可逾越的。
开心生活!快乐人生!与你共勉!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