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在自由游戏、集体生活、共同学习及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交往能积累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逐步了解和熟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展他们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

              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多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完成的。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语言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很好,社会交往能力是极其缺乏的。因此,要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就要先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始培养。

              在开学前家访时,很多教师就被家长问了关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问题。开学后,每次与家长交流,除了被问到“孩子吃得好不好,睡的好不好”以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和小朋友一起玩”。这种现象正说明,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交往能力对于一个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语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和表述四方面的发展上。小班幼儿大多在三四岁,处在语言发展期。幼儿一般要到四岁左右才能全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也就是说,小班幼儿对于有些词语的发音还不是很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引导,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发音,使幼儿的语音系统一开始就符合社会上既定的标准语音。

              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交往能力。

              幼儿语言能力的飞速发展,为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交往机会的环境中,再强的语言能力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作为幼儿集体生活的引导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资源,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交往环境,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练习与人交往,逐步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

              1.师幼互动,共同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陌生的环境,孩子当然会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对于新入学的孩子,如果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到熟悉的'影子,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的不安全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在环境的布置中渗透着老师和孩子共同创设的痕迹。这样不仅使孩子熟悉环境,还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自尊心和自豪感。

              2.为孩子营造安全、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

              有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安全、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对于新入学、情绪还不是很稳定的孩子。首先,教师应当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孩子真正感到老师是们的朋友,是可以新来的伙伴,才能使孩子愿意与老师交往,与同伴交往。

              三、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渗透于一日活动当中。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表述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的完成,夺取孩子自由表达的权力。“你说得很好,我们都很有兴趣,我们下课以后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好吗?”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既不耽误教学进度的进行,又不破坏孩子的表述欲望,反而为课后孩子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话题。

              2.重视角色游戏在发展幼儿交往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该充分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菜市场的售货员、牛奶站的送奶工等,无论幼儿选择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会与同伴交往。

              因此,教师就要多为幼儿提供开展此类游戏的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供必要的场地、材料和游戏时间等。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发展游戏情节,体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乐趣,加快发展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3.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例如我们在晨间锻炼和饭后散步活动中,经常会和其他班的小朋友擦身而过,这时我们就会带领幼儿大方地和其他小朋友问好,参加完手工活动,还鼓励幼儿把制作好的作品送给托班的弟弟妹妹做礼物。

              4.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交往的乐趣。

              刚来园的时候,有的孩子一看见别的小朋友哭闹,就笑他们,经过老师的帮助和提醒,孩子们看见别的小朋友哭不再嘲笑,而是主动拿来餐巾纸为他们擦眼泪,这样不仅会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而且会在不经意间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这正符合《纲要》中的要求“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另外,同伴之间的榜样学习十分重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表现,找到幼儿的闪光点,树立榜样。对于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鼓励交往能力不强的幼儿积极向他们学习,体验交往的乐趣,增强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通过不同的方法,加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1、语言交流法: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看图讲述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适合幼儿年龄层次的交往语言。

              (1)学习掌握常见的礼貌用语。如:请坐、你好、谢谢、再见、欢迎你、欢迎你下次再来、对不起、没关系等。

              (2)学会商量的语言,如:“娃娃家”游戏中,两名幼儿都想做“妈妈”,便让他们用商量语言说“今天你做妈妈,我做小妹妹,好吗?”让幼儿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体会商量语言的妙处。

              (3)学会安慰的语言,在同伴遇到困难或伤心难过时,我们鼓励幼儿不仅要在行动上帮助,还应说一些安慰的语言,如:“你别难过,我来帮助你”,“医院”里医生安慰病人:“别难过,回家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的”“小娃娃,别害怕,打针一点也不疼”,“警察”会对迷路的老人说:“老奶奶,别着急,我来送你回家”,从而丰富了幼儿交往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交往的技能。

              2、行为交流法如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散步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分享的机会会更多了,如在结构游戏中,常有小朋友为了抢积木有发生争吵,打架的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予孩子更多与他人分享的机会。这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说:“唷,积木看到小朋友为它吵架会不高兴的,因而跑开了(掉在地上)”“我让你先玩”等让孩子间学会谦让,学会商量,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或者出示示意图,让孩子合作完成每些作品。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的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尊重他人、乐于谦让与人分享的幼儿。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1、 让幼儿知道礼貌待人,学会与他人交往规范的文明用语。孩子与教师与同伴与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等等。学会使用商量协商的语言。老师在游戏中进行引导,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这种“请……好吗?”的句式可以迁移到游戏中,“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

              2、 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合理的进行交往,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游戏中交往合作的要求定出后,教师可以帮助完善一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有礼貌、多商量,不争抢玩具、不打架,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尊重别人的劳动和感受,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下一代儿童学乐器选择什么样的琴展区

                        • 上一篇:大班幼儿的探索兴趣一般在几天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应怎样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