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是不是这个?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1、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不完备到完备。我们知道,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1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到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己完备,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
(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比如,新生儿不但对碰到他嘴唇的东西发出吸吮反应,对一切碰到他嘴附近
脸颊的东西也作出吸吮反应;后来,婴儿逐渐不作出这种笼统的反应,只在东西碰到嘴唇时才动嘴吸吮了。又如,最初孩子的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分,后来,逐渐分化为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从最初的感觉,到以后出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再发展到产生思维。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即直接受外来影响所支配。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即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即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为主;最初没有意志活动,后来逐渐形成意志,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受生理的制 约和局限。比如,几个月以内的孩子,其快乐和不安,主要决定于生理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三岁儿童的注意不集中,坚持性不强,主要是由生理上不成熟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 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有时(比如在某些作业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有时 (比如在他自发的游戏中)又能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在生理发育达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甚至包括心理发展的速度,都和儿童心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关系。

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比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哭得很伤心,当妈妈的身影刚刚消失,阿姨和他玩一个诱人的玩具,他立即会破涕为笑。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各人特有的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汽车,不论在何时何地,他的兴趣都首先集中在汽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