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第一 学会了解。了解幼儿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了解幼儿方能深刻理解学生,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这也是老师的本职。我们老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性格、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谈话达到要求。工作中要多问,特别是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在家里的生活、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第二、 爱心感化与幼儿在沟通的内容方面,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第三、 平等对待沟通需要真正平等的“太空时间”,即创造没有任何干扰的沟通氛围和条件;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第四、 面带微笑在人际关系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脸上常带三分笑,就能得到幼儿的好感。幼儿会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人与与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幼儿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幼儿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如何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之间就要像好朋友一样,你是真的和他表现出平等了吗?孩子从一点点细节就看得出来,多沟通多交流打成一片,把你的秘密说给他,而不是让他感觉你在审问他套他的话,好朋友就要互诉心事,而不是单方面的了解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很多家长思考的问题,积极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和孩子沟通呢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1 有效沟通的第一技巧:善意的聆听

              你是否诚心交流,并且是否能够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并进行有效表达,不仅包括理解孩子的处境、思想状态、同时包括维护孩子的自尊,加强孩子的自信,再请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聆听期间,双方应相互正视,相互倾听,神情专注。不要左顾右盼,不要有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更不要漫不经心的对待,不要在孩子说话时喋喋不休的插嘴,尖酸刻薄的评价,这些都不是好的倾听表现,

              真正的沟通高手是一个热衷于聆听的人。善于倾听,才是父母对于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如果你在听孩子说话时,可以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并且能够心领神会,同时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思而予以回应,表示你掌握了倾听的要领,那么跟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有效。

              有效沟通第二大技巧: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如果你经常说:“你让我很难过”;“你伤了我的心”;“你把我逼疯了”。这容易让孩子产生被指责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反感,也许还会让孩子反唇相讥:“是你自己要生气的”,或“你难过可不干我的事”。如果你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办法负责,就不要在这个时候指责孩子,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状态是不适合进行良好沟通的。

              父母的语言,总是表达着父母的情绪、心态。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的理解能力不及成人,但对于情绪却十分敏感。即使是襁褓中的婴儿,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妈妈说话时是充满耐心的关爱,还是很不耐烦的厌倦,小婴儿都能体会。

              如果爸爸把在单位里的不公待遇的情绪带到语言中;如果妈妈把在家庭中的疲惫感或者对配偶的不满带到语言中;这都是你们自己的情绪问题,你的言语中的破坏性情绪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孩子只是听见父母对自己的批评,要么是心里不服激起强烈反抗,爆发亲子矛盾;要么是照单全收无限懊恼,减低对自己的评价。

              与孩子说话,父母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很多父母因为一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当看见孩子一些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的着急,恨铁不成钢就会出现焦虑情绪。焦虑的情绪会传染,会增加孩子的情绪波动,更难以专注于自己的发展。

              欲速则不达,人处于焦虑状态中,不要说发挥潜能,往往连原有的能力都无法正常发挥。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常常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的负面评价,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好父母最要紧的功课。

              有效沟通第三大技巧:准确的表达

              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尽量把话说得明白准确,少绕弯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小事例,你们就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准确表达有多重要了。

              小强的妈妈对他说:“你可真懒,你这是什么学习态度呀?”。这样说小强会摸不着头脑,心里还会犯嘀咕:我又犯什么错误了?

              但如果如果妈妈换种方式来表达:“小强,最近三天,你连续三次作业都写到10点了,可以说下为什么吗?”这样你要表达的意思就具体清楚了,小强就知道是讲什么事,知道你需要跟他沟通的是写作业慢的原因。

              同样,如果您想表扬一下孩子说:“小强,你的学习真棒!”。你用这样的方式表扬小强,他定会不痛不痒的。

              但是你如果这样说:“小强,妈妈对你昨天写作业的表现非常满意,这样做节省了1个小时的时间”。这样小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能够明确知道学习方法对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寻找更好的学习途径,自我成长。

              父母平时对孩子说话,语言越准确越好。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亲子沟通的有效性,确保孩子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有效沟通第四大技巧:巧妙的说话

              说话的内容固然重要,但相同内容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即使成年人也会有这种感觉,更何况年幼的孩子,他根本没有能力分析父母说话的良苦用心。父母如果对自己的语言方式作些讲究,可能教育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如果你想看到一件事情的结果,你就要把你想要的结果表达给对方。

              比如,你想让孩子帮你洗碗。如果你说“你去把碗给我洗了”,这种命令性的言语总是让人不舒服有抗拒感。同样的意思换一成巧妙的表达:“如果有人帮我洗碗,我会很高兴”,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如果直接要求别人做某件事,通常会遭到拒绝。但如果你清楚地说出你希望的结果,对方就会知道怎么做,还会乐意去做。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适合夫妻之间的良好表达。

              我们还可以巧妙饿使用反向表达和反向思考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语言:

              比如,你这么问孩子:“作业还没有做完吗?”,他肯定会说“没有,还差一点!!”这可不是您想要的结果。但若换句反向表达或反向思考的提问方式,说:“作业全做完了吧?”。那么孩子也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我已经完成了多少,离全部还差多少。

              家长要做一个弹性沟通者,谈话中就要避免使用“但是”、“不过”,这样的词语。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之类的话后,很容易会再加上“但是”或“不过”这样的字眼。如果使用这些字眼,你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你认为他的观点在你的眼中是“错的”,或者不关注他所说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让人听起来就变成“你说的没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换成“也”,这么说:“妈妈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好的主意,不妨我们再讨论讨论?”。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样听起来就舒服多了呢?不同的说话方式,能够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和技巧,我们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这种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轻松和愉快,而不是出现了不满或者抵触的情绪。

              有效沟通第五大技巧:真诚的赞美

              人性的弱点是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人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如果把我们亲切的眼神带给对方,冷漠就会因此而消失。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甲乙两个猎人,有一天他们都打了两只野兔回家。

              甲的妻子看见甲后冷冷的说:“就打到两只吗?”。甲听了心理埋怨到:“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甲照常去打猎,但这次他故意两手空空回家,让妻子觉得打猎是很不容易的事。

              而乙的情形正好相反。乙的妻子看见乙带回两个兔子,惊讶的说:“哇,你竟然打了两只?”,乙听了心中大喜,洋洋自得地说:“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乙也照常去打猎,这次乙却带回了四只兔子。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父母一副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最令孩子失望的,他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会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家长会习惯性的夸赞:“宝宝你真棒!”那么孩子听多了这样不走心的夸奖,其实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

              如果小明和小兰两个孩子在争夺玩具,小明看到小兰哭了,就把玩具让给了她,这个时候你一句夸奖:“你真棒”,可是没办法抚慰孩子的内心的。不如说:宝贝,你能够跟妹妹分享玩具,你很为他人着想,真是个好哥哥(具体,赞美孩子的

              品质,让孩子明白自己被夸奖的意义,这才更真诚)。

              很多年幼的宝宝都喜欢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在地上,如果你总是马上批评,说

              这样可不好,不要这样做。”他就会很生气,也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意愿。如果你

              试着说:“我家宝宝最懂事了,知道筷子是不可以扔在地上的。”那么你多观察下,是不是他会顺着你的意思,就真的不再扔筷子了。

              这就是所谓批评什么得到什么,而赞美什么得到什么。好的赞美开始于细节,有细节说明你用心,仔细,真正地关注孩子。所以,爸爸妈妈要在赞美孩子的时候多放一份用心和真诚在里面。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2 孩子学习的态度不好,家长如何学习沟通

              一、孩子学习态度不好原因分析

              孩子学习态度不好,首先需要从自身及家长方面来找原因,分析一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孩子是学不会,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针对性地找其它的解决办法,而认真分析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孩子学习的态度不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家长在孩子小学及中学阶段,他们会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兴趣及其它方面不关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结果适得其反。

              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尊重孩子的其它兴趣,同时不断地加以引导鼓励,慢慢地帮孩子把重点转移到学习上来,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端正孩子学习的态度。

              二、家长如何学习沟通鼓励孩子主动学习?

              首先父母一定要相信:我们孩子的内心是期望自己学习成绩好的。这一点信任,对于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一点也是绝大部分父母做不到的,因为我们实在是太习惯否定我们的孩子了,太习惯认为我们对孩子更喜欢玩,更习惯偷懒,更害怕承受学习的辛苦。这样的认识,往往都是我们父母自己过去对学习的看法,或者自己读书时代对学习的态度哦!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对于学习的感受和认知,一开始没有我们成年人的这么多辛苦意识,也没有觉得读书这么难受,不好玩,没兴趣。

              相反,我们的孩子是很好奇、很兴奋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新字,新词,新的计算方式的。比如他们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广告牌上有刚刚学到的新字,就会情不自禁地念出来,还会说给我们听,对吗?

              但是,在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比孩子先感受他们课业的压力和紧张――我们是不是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感叹现在孩子的教材内容自己越来越看不懂了,是不是会无意识地叹息,孩子的作业太多,没有了休息时间?甚至一边为孩子报辅导班,一边叹息。

              这一声声的叹息,就慢慢地把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现在的学习比起以前的学习要难很多的不公平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开始觉得学习很难,很无意义了。

              这时候家长要学习沟通,扭转孩子的这种学习态度。要积极地信任和鼓励我们孩子,让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发现自己是希望自己学习好的,而且是能够好好学习,轻松达到较好学习成绩目标的了。

              其次,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学习能力现状,不要过于着急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这也是学习沟通很重要的一步。

              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有各自特征的,不可能是一样的。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不太爱学习的孩子来说,学习能力真是一种阻碍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父母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要有耐心,要有心态准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计划。

              关于更多亲子方面的教育,若有情感困惑,请添加导师/信:,在线咨询情感问题。

              如何和孩子沟通呢3 1、多多陪伴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是加深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提升沟通质量的基础。

              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前3年,是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的关键期。如果这一时期把孩子丢给老人、保姆照顾,孩子就会和父母不亲,将来上了小学再想管教孩子,孩子就会很倔,根本不听父母的。

              从有效沟通的角度来说,这里的“高质量”并不是指我们要陪孩子玩益智游戏、读绘本,帮助他开发大脑,而是说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注意力和目光一定要放在孩子的身上。

              有些家长下班后,虽然身体在陪着孩子,眼睛却从没有离开过手机、电视。孩子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拼了一辆小汽车,厉不厉害?”

              爸爸只花了不到一秒的时间,瞟了一眼孩子的作品,然后敷衍地回答“厉害厉害”。

              这种没有情感交流的陪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让孩子变成低自尊、低价值感的人。

              如果孩子的童年是在这样的忽视中度过的,他们会认为父母根本不爱自己,等他们长大了,又怎么可能会打开心门,和父母真诚地沟通呢?

              2、懂得孩子的需求

              前段时间在中科院上课的时候,听到老师对“情绪”下的一个定义,非常受启发。老师说,情绪是我们的需求得到或没有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需求被满足时,我们会产生开心、愉悦的积极情绪。需求没被满足时,我们就会产生失望、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

              如果我们能觉察到孩子的需求,用合理的方法满足他,孩子的情绪一直比较积极,和我们的关系也很亲密,沟通起来自然就容易了。毕竟,每个人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般会有下面这些需求:

              被爱,被陪伴的需求获得安全感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己做主的需求与人交往的需求获得能力的需求这些需求看起来很合理,可是有些家长在潜意识里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必须听自己的,不能有反对意见,所以会在无形中否定孩子的很多需求。

              比如大人想玩会儿手机,就觉得孩子应该自己玩,不可以吵着自己。

              孩子犯了错,会当着外人的面批评他,不顾及他的自尊心。

              孩子想要自己吃饭,按自己的意愿画画,大人觉得孩子还小,应该听自己的。

              如果我们能反思一下,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忽视他的合理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不难建立起亲密关系了。

              3、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强迫他听话

              前面提到的邻居家奶奶,她在带大孙女的过程中,总是强迫孩子听她的。

              比如孙女想吃糖,奶奶会生气地说,“吃什么糖,牙齿蛀了怎么办?”

              奶奶的儿子也延续了老人的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提要求,孩子必须听话,否则就是威胁、打骂。

              他们觉得,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家长的威严,这样孩子大了才能镇得住她。

              然而现实是,孙女现在才上小学一年级,就已经非常叛逆了,处处和大人对着来。

              被大人骂了,她就理直气壮地顶回去。被打了也绝不认错,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句话也不和大人说。

              我们常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过去那种专制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起作用了。

              孩子们有了平等的思想,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只有平等地和他沟通,才能赢得他的合作。否则一定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假设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我们可以明确地指出他的错误,但不要辱骂他。可以给他提供建议,和他一起商量怎么弥补过错,防止这类事再发生,而不是狠狠地骂他一顿,然后帮他善后,替他负责。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科普书长笛录取

                        • 上一篇:相亲后女生该不该主动,暗示反而显矜持?
                          下一篇:如何调动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