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教师怎样与幼儿进行沟通

              导语: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情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据研究,孩子的某些能力发展是有时间性的,在某一特定时期,孩子对某种能力的发展或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既容易又学得快,若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去学,就得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而还只能事倍功半。

              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的意义

              (一)良性的沟通是知识信息传递的媒介

              在课堂中,幼儿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更多的体现在了及时的引导、及时的纠正错误、及时的帮助等方面。从性质来说,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共同的完成教学目标。也只有通过良性的沟通,才能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起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灵活的沟通渠道。

              (二)良性的沟通是教育效能实现的关键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得一种关系体现。而这种关系的建立也是完全的得益于教师和幼儿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的。它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可谓是大有裨益。同时,它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现状

              我们所说的沟通,主要是指实现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可以说,沟通是产生人于人之间不同联系的重要介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大多数都是由于沟通不到位,沟通效果不佳的原因导致的。换句话说,矛盾的根源可以归结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沟通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无法做到了解幼儿在兴趣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差异。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都是都是采用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成长空间,抹杀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具有某一些特长的幼儿,倘若我们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孩子的优势和长处得不到发挥和表现,那么他们的某种天赋在无形中被浪费了,这也有特长的孩子也成为了“泯然众人矣”!而需要承担 “刽子手”的责任的,就是我们教师。

              (二)“一味强硬”的沟通方式

              教师在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并没有选择好着力点。他们在教育行为中,并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语言上的解释。反而,是选择了“一味强硬”的沟通方式,激化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矛盾,导致沟通效果不佳。比如:在我的教学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幼儿,他的身上有着非常之多的闪光点,他聪明、活泼,遇到事情能够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有自己的思想和小主意,这让很多教师都非常的喜欢他。

              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那就是非常的贪玩、调皮、爱使小性子,而且有着一股“牛劲”,这也让很多的教师都非常的头疼。为了能够“降服”这个孩子,让他变得怪怪听话,我们的教师大多都是采用的严格且严肃的态度,企图以教师无上的权威来让孩子妥协,听话,甚至是畏惧,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但是,这种“一味强硬”的教学方法,却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抹杀了孩子天性中的那种活泼和纯真,让孩子不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再敢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反而,是将对教师的那种不满深深的埋在了心底。长此以往,不仅仅让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严重的,还会造成幼儿对教师的那种敌对心理,甚至是仇恨心理的现象。

              三、如何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

              在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参与主体。而良性的沟通则是搭建在二者之间的桥梁,是保证预期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沟通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功课。如何的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性沟通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

              (一)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实用性

              1..耐心引导,为幼儿赢得成长的时间

              教育幼儿,不能一味的强硬,不能一味的约束,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们服从,而是需要以充足的耐心去讲道理,去解释。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教师需要做的是耐心且严肃的告诉他们问题错在哪里,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为幼儿赢得成长的时间。

              2..爱心呵护,为幼儿营造成长的空间

              教育幼儿,需要用爱心去呵护,为幼儿营造成长的空间。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的并不是“替他做”,也不是“帮他完成”,而是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引导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这样才能够融化孩子的心灵,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幼儿成为好朋友,才能够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二)尊重幼儿,注重幼儿个性的塑造和发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人。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欣赏,能够有效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能够间接的融洽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从心中热爱班集体,融入班集体,找到一种自我的归属感,实现幼儿个性化的塑造和发挥。

              (三)换位思考,掌握沟通的技巧

              从家长角度来说,需要家长朋友们能够从孩子角度来想,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了解孩子的主观意愿,让家长能够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到幼儿成长过程中。

              从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的融入幼儿的世界。锻炼和提升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

              从幼儿角度来说,要引导幼儿站在同伴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打破“孤军奋战”的僵局,让家长朋友们积极的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去,家园共育,共同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在现代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园共育也需要随着不断的成长和更新,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发挥。比如:搭建网络幼儿教育的平台。通过平台,家长朋友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幼儿和学校的一些最新的动向,了解到幼儿每天在学校的具体活动,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以此,来保障学校教育的顺利实现。家长朋友们也能够通过平台来及时的反馈幼儿在家的表现。同时,可以与学校和教师直接对话,及时有效的解决幼儿身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朋友们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真正实现学校-家长-教师同步互动的局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大助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是一种学问,讲究的是艺术,追求的是效果。教师在教育幼儿时,需要注重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实用性发挥,尊重幼儿,注重幼儿个性的塑造和发挥,学会换位思考,家园共育,搭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的偏低,一遇到困难,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努力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解决,再即时伸出援手。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四)专心倾听

              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的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没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幼师与幼儿沟通的方法(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因为这时期他们是敏感且学习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让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1.针对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表现时的沟通

              在家长向教师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情况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辞,对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要就事论事,切不可对家长泛泛而谈,让家长感觉作为孩子的老师,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孩子,不了解他孩子的情况。也不要一味只说孩子什么都好,或说孩子什么都不好,而是要明确地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到底好在哪里,告诉家长一些细致的事情,让家长了解到点上。在告诉家长孩子的缺点时,要注意措辞,语气要缓和,用委婉的语句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不足就可以了。切忌咄咄逼人,伤到家长的自尊,更不要在其他家长的面前批评孩子。反映幼儿缺点的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他孩子的真切关心。

              2.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的沟通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经常会碰到需要家长配合的情况。要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难免会影响到家长的时间、精力等。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就要多下工夫。除了开家长会以外,很难把家长像幼儿园一样把教师召集起来开会布置工作,所以教师给家长布置配合任务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选择通过短信、QQ群等方式简单明了地和家长说明需要配合的工作。如果面对的是全体家长的工作还需要在班级门口张贴相关通知。不管选择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与委婉,不能让家长感觉这是教师在逼迫他们完成的任务。

              3.针对孩子在幼儿园出现意外时的沟通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却又是天真烂漫,正是喜欢疯玩的年纪。所以,在他们玩耍、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无可避免地要与家长进行沟通。这时教师首先要冷静,对事情过程要了解清楚,同时要及时把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联系家长共同面对,诚恳表达歉意,勇于承担责任。要把事件的详细事实告知家长,减少家长的猜测与担心。同时,教师还要说明在孩子受伤期间会进行特别照顾,如果情况严重,要主动安抚家长的情绪,理解家长的埋怨,并在后续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孩子的最新健康情况。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三期切切实实幼儿行为问题取得的实效

                        • 上一篇:什么是活动性原则?如何实施?
                          下一篇:怎样确定幼儿园活动目标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