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自信感来源于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的信任,因此要尊重孩子,征求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并认真考虑,然后给予有意义和现实的回应;
2、孩子不是立刻就能获得自信,也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感到自信。他可能在家时感到自信,在学校里不自信,等到他在学校中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感到自己被集体接纳和喜欢时,又感到自信了。这时,你要向他保证,你完全支持和接受他,即使别人不这样。
3、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和努力,要发自内心地给与具体的和标志性的表扬,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极大地提高。
4、帮助孩子正确应对失败,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健康的自信心。在孩子失败或者感到失望时,如果孩子知道你的爱和支持永远不变,他变弱的自信心就能够得到增强。等到事情过去后,你再跟他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就学会去处理了。
5、给他布置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他体验成就感。比如,你安排孩子帮你做些家务,这些工作的完成确实对家庭起到了作用,从这个经历中,他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一种情感,是意志品质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可以成为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去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在其它能力相当的情况下,自信心强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婴幼儿从两岁起开始产生自信心,但幼儿之间的自信心差别很大。自信心强的孩子在做事前往往表现得很自信坚强,认为“我能行”、“我会”,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勇敢而且充满信心。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且还会拒绝别人的帮助,坚持独立完成;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遇事则认为“我不行”、“我不会”,往往依赖或轻易地求助于别人,做事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在新事物、新环境面前容易胆怯和退缩。
自信心的强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自信心强的幼儿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自信心弱的孩子缺乏自我肯定的勇气,不相信自己,凡事总想依赖别人,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容易产生自卑感。一个人的进步能从自信中产生,落后往往是由于自卑造成的。自信心的强弱影响人的一生,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已成为幼儿教育新的课题。
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形成的。人在幼年时期形成的性格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家长应重视,而且要有意识地去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
一、让孩子常说自信的话
家长要启发孩子常说自信的话,激发他的自信心。如果对孩子说“你来帮妈妈摘菜好吗?”不如改为“你会帮妈妈摘菜吗?”把协商的语言改为激励的语言。让孩子常说“我会”、“我能行”.使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对孩子多说鼓励的话
家长应多以肯定与信任的态度和语言对待孩子,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鼓励表扬。对孩子一味地姑息迁就或批评指责,会使孩子无法获得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和对能力的自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提醒、鼓励孩子把事情做好。一句鼓励的话语“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会激发幼儿内在动力,使之增强必胜的信心。
三、多让孩子自己动手
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凡事都由成人包办代替,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便会滋长依赖心,缺乏忍耐力和责任感,遇事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锻炼其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困准时,也不要马上替他解决问题,应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自信的良好品质,孩子将会终生受益。
四、让孩子多获得积极的体验
成功经验的获得,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因素。当孩子做成一件事,同时又受到表扬时,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逐渐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因此,要多让孩子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孩子要求“自己来”时,家长要予以肯定和支持,并创造条件让他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孩子每次小小的成功,都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每次小小的成功,都会激励孩子的成功意识,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一定要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只有那些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的人,才能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