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
二、创设教育环境,培养探究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思考 。
幼儿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应注意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与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1、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2、以兴趣作为切入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3、鼓励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4、为幼儿探究提供条件,鼓励幼儿去感知周围事物。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还给幼儿探索的权利,激发是探索兴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
幼儿的探究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幼儿探究性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研究性
幼儿科学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点就是研究性,即把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把学习作为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幼儿学习不应该简单地去理解和掌握前人发现的现成知识,应给幼儿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所以必须让幼儿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使幼儿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能力同步提高.
2、开放性
让孩子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思考,尽可能让幼儿主动探究,开动脑筋;尽可能让幼儿大胆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幼儿表达归纳,评价思辨;尽可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深化体验.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幼儿获取知识的方法多样化,研究的结论可以不一致,在交流和评价时标准多元化,表现出明显的发散性,求异性和批判性.[8]
3、实践性
让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不仅仅重视实践的结果,更重视幼儿实践的过程.在幼儿实践后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进行教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也就是说要在研究、创造科学的实践中学习科学,在习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4、主体性
以全体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我要探究”,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自定目标,自我激励,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探究.幼儿能说的,教师不说;幼儿能做的,教师不做;幼儿能想的教师不提醒.把幼儿定位为知识的探究者、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5、合作性
幼儿科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合作能力是新世纪对公民的最新要求.幼儿科学学习的很多地方需要合作,如在科学实践中的测量,学具的操作,科学实验的完成,探讨规律和设计方案等.在合作中,幼儿相互交流,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共同创造,集体感受成功,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合作的必要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为将来走向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打好基础.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