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均衡的饮食
如果母乳中含有过多的糖分,糖会在宝宝的胃里发酵过度,也容易引起宝宝胀气,这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自己摄入的糖分。另外,如果怀疑宝宝吃了会引起腹胀,那么母乳喂养的母亲应该吃一些不会引起腹胀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要让宝宝人饿了太久之后才去喂。婴儿饿得太久就会吃得太多,吃得太多就容易导致腹胀。因此,按时喂养宝宝,在宝宝进食后轻轻按摩宝宝的背部,促进宝宝打嗝。把宝宝胃里的气体从食道排出的。
3、腹部按摩
适度按摩可以促进蠕动和排气,从而缓解宝宝的胀气。具体的方法是先洗手,然后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沿着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宝宝的肚子。每次按摩约5分钟。你的手应该是温暖温和的,否则会让你的宝宝感到不舒服。
4、异常腹胀应加快就医。
简言之,如果你的宝宝的肚子鼓起来,很硬,再加上婴儿看起来不舒服,如果有呕吐或喘息,情况更糟。如有腹胀,父母应特别注意并尽快照顾好婴儿。
5、家庭护理
腹部驱风油使用,用温毛巾盖上也有帮助,这些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3/70注意力基础理论文章: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第一部分:
1:反射
婴幼儿动作最早发生在新生儿时期,最初的无条件反射行为便是最早产生的第一批动作。这些反射是受到某种刺激后自动发生的、天生的反应。
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一系列的反射行为模式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并以此保护自己。
出生5个月后婴幼儿将逐渐获得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和强直性颈反射等本能动作。
有学者认为,反射可能是形成今后更复杂行为的基础。随着婴幼儿控制自身肌肉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控制的行为越来越多,反射也会逐步消失。
2:粗大运动的发展
当婴幼儿面朝下趴着的时候,会摆动手臂和双腿,可能还会试图抬起大大的脑袋。随着婴幼儿力气增加,小可爱们能够支撑起自己的身体向不同方向移动。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行走动作和手的运用技能。婴幼儿全身动作发展的顺序是: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
大概在3个多月的时候,婴幼儿就能翻转自己的身体了。
6个月时已能在某一支撑物的情况下坐起来。
爬行一般出现在8-10个月。
11个月的时候,婴幼儿已经能独立站立得很好了,在一岁左右已经能行走良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爬是婴儿成长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引导婴幼儿爬行,更不要因为怕脏等原因阻止婴幼儿爬行。
为什么说爬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爬行有助于协调能力发展。婴幼儿必须在感官讯息、手、眼以及脚的协调配合下,才能有效地完成爬行动作。爬行可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有助于平衡感,而手眼协调也有相同作用。除此之外爬行还有助于左右脑的均衡发展、理解与记忆并进。
关键词:前庭觉
(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
(2)爬行促进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首先爬需要抬高并左右转动头部,有利于锻炼颈部肌肉;其次,爬需要胳膊及手腕的力量支撑整个上半身,因此,有利于锻炼胳膊及手腕的力量,对今后用笔涂鸦、用勺子吃饭都有好处;第三,爬行时,需要上肢及下肢的共同参与,并要保持动作的协调一致,有利于锻练宝宝的协调能力,使宝宝学会走路后,不易跌倒,摔跤。增强动作的灵活性。
(3)爬行累积生活经验。“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动探索和尝试独立的机会,孩子在实际接触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人的过程中,可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学习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发不同层次的思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负面反馈:宝宝如果爬行少或没有经历爬行。(有些家庭会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使用学步车,导致宝宝根本没有机会爬行)表现为身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觉地对抗,就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如视觉和听觉不协调、视觉和动作不协调、听觉和动作不协调等等。更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演变成多动症等行为障碍。
3:精细动作的发展
当婴幼儿的粗大动作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时候,他们的精细运动发展也取得很大进步。在婴幼儿4个月大的时候,会发展出一种精确的够、取物体的能力。在宝宝们伸出手后,仍然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成功的协调一系列抓握动作;但是很快,他们就能伸出手去抓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11个月大的宝宝。能够从地上捡起挺小的物品,如:弹珠。
但是,这个时候主要照料者需要求其注意。因为这些物体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孩子的嘴巴。(咬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和其他的动作发展一样,抓握动作也遵循着一个有序的发展模式:简单技能逐渐被整合到复杂的技能中去。
例:当婴幼儿长大一些的时候,宝宝们就形成了钳形抓握。(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圈,像钳子一样,可以是婴幼儿进行相当精确的动作控制。)到两岁时,儿童已经可以不小心的端起杯子,把它送到嘴边,并做到一滴不漏的喝下去。
第二部分:
婴幼儿动作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意义
从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角度看,认识并不起源于个体与生俱来的简单感知觉,而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只能是动作。宝宝们认识客观外部世界就必须对客体施加动作。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上看,外显动作是婴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工具,向客体施加动作,并根据动作的结果进一步调整动作方式是婴幼儿认识客体的基本途径。
由此可见,动作在个体早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表现在:
(1)动作对于大脑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动作不断练习、丰富,可以促进大脑的结构上的完善。(成年人我推荐《运动改造大脑》哈哈,怎么又是这本书)
(2)动作是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变化更加警觉,并使感知觉精确化。
(3)动作可以是婴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4)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从被动接受环境信息变成主动获取经验,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进而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总结:
爬:锻炼平衡感。会爬的孩子,在2岁以后平衡感非常好,也和后期孩子的写字注意力不集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安全: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养育人要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周边的世界。
互动:和孩子更多的互动,家长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推荐《游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