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前教育的课程?
1,学前心理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三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等.
教材:《学前心理学》
参考书目:《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许政援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幼儿心理学》,丁祖荫,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2,学前教育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幼儿发育的一般理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组织管理等.
教材:《学前教育学》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儿童发展与教育》D·埃尔金法,刘光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学前教育参考资料》,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3,学前卫生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心里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过程卫生,学前儿童身心疾病及其预防,幼儿园的建筑和设备及幼儿卫生教育等.
教材:《学前卫生学》
参考书目:《学前卫生学》,李林静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年;《实用儿科学》,诸福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儿童营养学》,李美筠,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儿童保健学》,郭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4,学前教育管理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管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管理的基本理论,幼儿园的教育行政管理,教养业务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及保教队伍建设等.
教材:《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燕主编.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管理》,沈李明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幼儿园工作评价》,张燕编著,希望出版社,1993年;《实用托幼管理学》,邓佐君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5,普通心理学
72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两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
教材:《普通心理学》
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6,教育概论
36学时,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学论,德育论.
教材:《教育概论》
参考书目:《教育概论》,李国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教育学》王道俊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教育学》,富维岳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7,基本乐理
144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三,四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基本乐理》是学前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音名,音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基本乐理》
参考书目:《基本乐理》,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基本乐理》,缪天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中国音乐简史》,夏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学前教育要学的课程?
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儿童文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1.文化课:政治、语文、英语、高数、
2.才艺课:乐理、视唱练耳、琴法、美术(绘画、手工)舞蹈、
3.专业课:现代汉语口语(普通话)、幼儿文学、儿歌创编、看图说话、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五大领域说课、教案编写、课程研发(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才有)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1、启蒙性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尤其是它在人一生发展中的奠基地位,事实上与它的启蒙性是密切相关的.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学前教育课程回应儿童的心灵世界,为儿童求知、探索创造条件,刺激、引导他们通过与环境材料、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开启幼儿的智慧和心灵,萌发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
2、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育教 学原则.幼儿园课程应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中,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3、游戏性
幼儿的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能让幼儿在其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官来认识环境中的事物,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因此,幼儿园课 程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5、潜在性
上述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小学课程的另一不同,即课程的潜在性或隐藏性特征.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使得幼儿园的课程不是体现在课表、教材、课堂教学或作业中,而是蕴藏在环 境中、生活中、游戏和各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四、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
基础性:学前教育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的奠基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诸方面,为一代新人具备良好素质做好破蒙启智、培土奠基工作,为儿童顺利地进入小学及其以后的学习做好身体心理的充分准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绝对的基础性。
公益性: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
的性质。总之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五、课程性质怎么填?
1、课程性质主要有公共必修、学科必修、学科选修、专业必修 、专业选修、实践必、实践选修。
2、专业主干课指的是主修课程,主修课程亦称“集中课程”。本科生课程中保证知识深度的课程。通常由一个学科或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若干课程构成,为学生提供该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本科生要掌握该校 6个系中两个系所开设的课程,其中一个系的课程学习两年,称为主修课程,另一个系的课程学习一年,称为副修课程。20 世纪初,美国高等学校普遍采用主副修制。
3、专业选修课是指高等学校各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由学生自行安排选习的课程。与“必修课”相对。
分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前者指在规定的范围内选修的课程,如必须在指定的若干组课程中选修一定组数的若干课程,或在若干门指定的课程中选修一定门数的课程;后者指不加限制,由学生自由选读的课程。
4、凡是必修的在选课的时候必须要选,至于选修的,选课的时候要慎重一些,选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对于自己专业有影响的,并且选修的学分只需要不低于它最低选修毕业学分就可以了。
六、课程性质包括哪些?
课程性质,是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征,是由课程本身所教授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课程类型,按照课程设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类别。每种类型的课程都受一定的课程设计思想的影响。
课程作用:
(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
(4)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6)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
(7)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七、兖州学前教育主要课程?
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声乐、钢琴、舞蹈、绘画、手工、语文、数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八、学前教育都有哪些课程?
1.文化课:政治、语文、英语、高数、
2.才艺课:乐理、视唱练耳、琴法、美术(绘画、手工)舞蹈、
3.专业课:现代汉语口语(普通话)、幼儿文学、儿歌创编、看图说话、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五大领域说课、教案编写、课程研发(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才有)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备注: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从头学到尾,有些课程是阶段性的,只学一学期或者一年。扩展资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九、英语课程的性质?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十、劳动教育的课程性质?
劳动教育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技能人才为导向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践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想。
价值观教育是信念、信仰的教育,是灵魂铸造、人格道德的教育,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凝聚力的教育。教师可以适当引用先贤榜样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