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国的历史最长?
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国祚长达341年,传承了15代国王
二、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6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0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7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7至10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三、法国女排历史?
2022年6月20日,2022年欧洲女排黄金联赛落幕。法国女排在决赛中3-0力挫捷克荣膺冠军,三局比分为25-22、27-25和25-14。法国队成功晋级本年度的国际排联挑战者杯,有机会争取2023年国家女排联赛的参赛权。最后希望中国女排在巴黎奥运会取得佳绩!!!
四、法国地铁历史?
巴黎地铁是法国巴黎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于1900年起运行至今。目前巴黎地铁总长度215公里,年客流量达15.06亿(2010年),居世界第13位。有14条主线和2条支线,合计303个车站(387个站厅)和62个交汇站。
五、法国品牌历史?
香奈儿是由GabrielleChanel于1913年在法国巴黎创立的品牌,至今有百年历史
六、法国足球的历史?
法国足球在80、90年代起逐渐成为世界足坛的顶尖力量,普拉蒂尼、吉雷瑟、蒂加纳等球员在80年代崛起,拿到了1984年欧洲杯冠军。
而齐达内、布兰克、德尚等黄金一代,更是在1998年世界杯和2000欧洲杯夺魁,建立起法国的霸主地位。
七、法国拥有多久的历史?
1169年
根据公元843年的《凡尔胆条约》,法兰克帝国(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部分:东部的部分形成现在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据此算来,法国的历史差不多有1169年。
八、完整的法国历史?
法国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大约200万年以前。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在法国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
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国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
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扩展资料
法国作为欧洲五大强国之一,与其的历史根源性有很大关系,法国有着欧洲交通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它能快速的发展变强,但是由于法国的面积并不太美好,又被欧洲其它五大强国包围,所以实力一直很一般。
当欧洲逐渐从罗马崩溃的阴影中走出,当时阿拉伯帝国也在东方崛起,在近东重创拜占庭帝国,沿着北非攻占西班牙,入侵法国。
由于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战役中败给法兰克王国,最终入侵欧洲的核心区的理想没有实现,攻占西班牙已经是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扩张的极限了。
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为欧洲带去沉重的灾难,同时也给欧洲人带来了适合他们的重骑兵技术。
但是当时的重骑兵的昂贵开销,让法兰克帝国难以承受,于是分封土地分摊成本的封建主义在法兰西渐趋流行,以至于封建主之间相互争斗,弱化了中央权威,此时的法国分崩离析,而这种时刻更大的灾难在等待着法国,法国周边的群狼正在等待法国的自相残杀,而后进行吞噬。
法国这个欧洲枢纽的位置早有多人贪慕,这次恰好给了这些国家机会,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在此刻发生了,当一个国家内部分裂外部入侵的时候,往往国家会放弃私仇选择大义法国就是这样,法国的统一也由此开始;
一个叫做勃艮第的态度影响了当时法国的统一,勃垦第是第一个愿意在英法战争中鼎力相助的诸侯,而后更多的诸侯加入进来,一起为法国而战,那一刻法国是统一的,是一心对外的。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重骑兵在英国长弓、火药、防御工事面前极其脆弱,而更强大的军事投入需要中央集权对资源的统一调度,这再一次让法国看到统一的必要性,这次法国的统一势在必行,因为法国人面对的外敌不仅仅是英国人。
由于法国兼具陆地与海洋国家的地缘属性,在维持一支海军抗衡英国人的同时,也要有一支庞大陆军面对来自欧洲大陆的竞争,法国面临的是多线作战,这种情况也迫使着法国政治朝着集权化发展。
九、法国历史的书?
1. 法国文化史 作者 : 张泽乾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2. 法国史 作者 : 陈文海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3. 法国通史 作者 : 吕一民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4. 法国史 作者 : (法)皮埃尔·米盖尔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十、西班牙与法国的历史?
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查理五世)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一共发生了6次战争。被卷入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赶出意大利,他得到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则是法国的同盟军。
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军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的帕维亚一战,法军惨败,法皇被俘。1526年,法皇法兰西斯一世回国后立即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科尼亚克同盟”,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
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7年过后,法兰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战争,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
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法国使者在米兰被杀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战争。法国同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结盟,查理五世与英国结盟。法军先后占领威尼斯和马里尼亚诺,但查理五世却攻入法国境内。双方于1544年签订《克雷普和约》。
1551年再度爆发意大利战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占明显优势。1559年4月,法西缔结《卡托—康布雷西和约》,正式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争夺,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