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课程名词解释汇总表图片(学前教育课程

              一、学前教育的课程?

               1,学前心理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三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等.

                教材:《学前心理学》

                参考书目:《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许政援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幼儿心理学》,丁祖荫,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2,学前教育学

                72学时,每周4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幼儿发育的一般理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幼儿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幼儿园组织管理等.

                教材:《学前教育学》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儿童发展与教育》D·埃尔金法,刘光年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学前教育参考资料》,黄人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3,学前卫生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心里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过程卫生,学前儿童身心疾病及其预防,幼儿园的建筑和设备及幼儿卫生教育等.

                教材:《学前卫生学》

                参考书目:《学前卫生学》,李林静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年;《实用儿科学》,诸福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儿童营养学》,李美筠,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儿童保健学》,郭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4,学前教育管理学

                54学时,每周3课时,第四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学前教育管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管理的基本理论,幼儿园的教育行政管理,教养业务管理,总务工作管理及保教队伍建设等.

                教材:《学前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燕主编.

                参考书目:《学前教育管理》,沈李明编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幼儿园工作评价》,张燕编著,希望出版社,1993年;《实用托幼管理学》,邓佐君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现代管理心理学》,程正方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5,普通心理学

                72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两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普通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心理特征.

                教材:《普通心理学》

                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心理学》,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6,教育概论

                36学时,每周2课时,第二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目的,教学论,德育论.

                教材:《教育概论》

                参考书目:《教育概论》,李国庆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教育学》王道俊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教育学》,富维岳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7,基本乐理

                144学时,每周2课时,第一,二,三,四个学期开课.

                内容简介:《基本乐理》是学前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音名,音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基本乐理》

                参考书目:《基本乐理》,李重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基本乐理》,缪天瑞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中国音乐简史》,夏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对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二、“课程”名词解释?

              也可以说成是行程,课程是上课的科目

              三、学前教育幼儿园课程论名词解释鹰架教学?

              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目前儿童已能够达到的水平和在别人帮助之后达到的水平之间。是维果斯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四、兖州学前教育主要课程?

              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声乐、钢琴、舞蹈、绘画、手工、语文、数学、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五、学前教育都有哪些课程?

              1.文化课:政治、语文、英语、高数、

              2.才艺课:乐理、视唱练耳、琴法、美术(绘画、手工)舞蹈、

              3.专业课:现代汉语口语(普通话)、幼儿文学、儿歌创编、看图说话、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五大领域说课、教案编写、课程研发(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才有)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备注: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从头学到尾,有些课程是阶段性的,只学一学期或者一年。扩展资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

              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六、课程的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其中不仅包括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而且还包括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之一,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课程还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及学周的安排。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七、课程方案名词解释?

              课程方案是对某以学科(或某一教学领域)的课程总体设计。比如高中课改的课程方案: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科目。

              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八、主要课程名词解释?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九、课程目的名词解释?

              课程目的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事实上,课程本身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说,课程目的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的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十、课程管理名词解释?

              课程管理是指系统地经营管理课程的一连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和协调课程计划;改变和创新课程以适应校内和校外的需求;处理课程实施和评监所产生的种种争议问题。由于课程管理是直接地规范课程活动的管理工作,因此可视为学校管理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详言之课程管理的工作,大体上可归纳为下列几个部分:

                1.课程标准: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学校设备标准、教科书编制出版标准、学校评监标准等等的管理。

                2.课程编制:学校教育及教学目标的决定、年度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日数与课程节数及时间的确定等等的管理。

                3.课程实施: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科用书的准备、教案的编写、班级经营及教室管理的指导等等的管理。

                4.课程活动的人员:遴聘合格而适任的教师、安排教师至不同班级、学生的编班等等的管理。

                5.课程评监:课程评监的实施、课程评监标准的制定、课程的改进等等的管理。

                课程管理是一连串的复杂活动,牵涉到的人员除了直接实施课程管理的学校校长、主任及教师外,教育行政人员也是主要分子。除此而外,社区人士及家长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这些人员在参与管理时,应注意彼此协调,互相尊重,明确地各自分担自己的责任。总之,课程管理是复杂的行政工作,牵涉到如何有系统地处理整体课程规划、经费预算、人员、物品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连串活动。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实习报告幼儿性格胆小的因素有哪些结局

                        • 上一篇:学前教育课程名词解释汇总表格(学前教育课程名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的课题(学前教育专业的课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