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怎样学数学?

              幼儿园幼儿数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一)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小神童手脑速算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包括教小神童手脑速算方法和学的方法,它既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又要考虑幼儿怎样学。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种。

              1、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幼儿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操作、摆弄提供的材料,并在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运用操作法需要主要以下问题。

              (1)提供的材料应数量足够并具有层次性,既体现所学的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2)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求和活动规则;

              (3)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操作、尝试和探索的时间;

              (4)采用不同方式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和提升操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

              2、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运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游戏的主要情节不宜过分复杂、新奇,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2)游戏的内容应凸显数学教育的要求;

              (3)游戏的选择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年龄幼儿多选择情境游戏,大年龄幼儿多选择智力和口头语言游戏。

              3、演示讲解法。

              小神童手脑速算演示讲解法是指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教具和学具展示给幼儿看,或者通过示范的动作或选择的范例来说明所要介绍的知识、技能和规则,使幼儿明确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一种方法。讲解法是教师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一种方法。运用小神童手脑速算演示讲解法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的演示讲解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以及有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关键问题;

              (2)演示的教具、范例或学具应足够大,以便全体幼儿观察;

              (3)教师演示的动作要适当放慢,以便全体幼儿观察到细节;

              (4)教师讲解的语言应简洁、明确、生动。

               

              4、观察、比较法。

              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的特征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感知和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异同的一种方法。运用观察、比较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或动作,引起幼儿对被观察物的注意,并给予适当适度的指导;

              (2)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存在联系时,才有比较的可能,并应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渐近、变化以及主动建构的过程,它依赖于感性经验,并在社会往过程中得到发展。幼儿的数学经验来自于自然学习、非正式学习和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发生在幼儿熟悉且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幼儿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途径包括: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1、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专门的数学活动是由教师发起的,指向幼儿学习的双边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幼教实践中,教学常以全班的形式进行,因此常称作集体教学或上课。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门的数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在专门的数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经过教师的有意识选择,因此这些经验的学习,有助于幼儿感受、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感知、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发展抽象逻辑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支架。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为幼儿获得数学经验创设环境,提供学习材料,还通过自己的直接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教师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活动中的表现,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猜测、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数学经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能,也发展了抽象逻辑思维。

              (3)专门的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专门的教学活动通常采用全班或分组的集体形式,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活动,获得发展。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直接指导对全体幼儿施加影响。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对幼儿的数学启蒙,而且也使幼儿在与人、物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幼儿园班级人数众多,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材料有限,教师很难保证对所有幼儿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因此,集体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它是全体幼儿获得基本发展的重要保证。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主要以下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充分地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和发现其中的数学关系。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了解其学习过程和特点,分析其可能的思维活动状况,即幼儿智慧发展水平,必要时应给予鼓励和帮助。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教师应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及时将自己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渐形成一些初级的数学概念,进而同化或顺应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些形成结构的知识经验,不仅易于储存也便于今后使用时的检索和提取。

              专门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以下三种。

              (1)集体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形式是指教师直接组织和指导全班幼儿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教师组织、管理,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制力,并让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和游戏的快乐。但集体活动在教学目标上整齐划一,不易兼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也很难进行个别指导,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

              (2)小组活动形式。

              小组活动形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相关地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不同的操作活动,分小组提供给幼儿。幼儿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活动。小组活动中有以下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相同,即幼儿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从而获得同一种经验。另一种是每个小组的活动内容不同,可能是完全不同,也可能是同一内容的不同层次。这种安排,使幼儿有机会选择与自己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材料进行学习,也使幼儿有了更多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3)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是指在同一活动内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这样做可充分发挥两种活动形式的长处,较好地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不同的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促进他们在各自水平上的发展。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结合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开展全班集体活动,再分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的内容大多为新活动内容或新游戏介绍。有时在集体活动中,还会针对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次强调某一活动的规则或注意事项。小组活动中教师一般安排3----4项不同的内容,幼儿自己独立选择小组活动,并在完成一组作业后再去其他小组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轮流参与多组活动,以获得多样的学习经验。

              另一种是幼儿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全班活动。在数学教育中,有些学习内容可以让幼儿先进行尝试、探索获得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并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幼儿小组活动的情况,可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梳理、提升已获得的经验,或是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门的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应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将集体活动与幼儿的操作学习有机结合,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2、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一个主题活动通常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使幼儿对事物获得一个较为整体、全面和生活化的把握。

              (1)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的价值。

              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富有实际意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需要和有趣。

              (2)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应该说任何一个主题都包含着数学教育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如何与主题有机结合,需要教师的具体分析、检核。首先,教师要分析、检核主题活动涵盖的数学教育内容以及可以向幼儿提供哪些学习经验;其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核已有经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例如,根据“蔬菜”这一主题,可以设计分类、统计、比较、观察记录和超市游戏等活动。

              (3)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主题的来源之一是领域,因此,可将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设计活动。例如,“超市购物”“五彩的树叶”等。在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这一主题涵盖了哪些数学教育内容;涵盖了哪些领域的教育内容;在这一主题中,幼儿所要学习的经验,需要通过哪些教育、教学活动获得。

              (4)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的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要突出数学内容而冲淡了主题;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应给予关注和支持。

              3、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是指教师在数学区角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自选的数学活动。区角活动的内容与专门的教学活动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是专门的教学活动和主题活动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1)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幼儿对某一数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因此,幼儿的练习和巩固就显得非常必要。

              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定进入区角活动的时间,并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开展活动,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建构数概念。因此,区角活动可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教师在区角中提供的数学活动往往具有不同的层次,可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学习需要。区角活动中,教师有时间观察个别幼儿的学习,并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这些个别化教育可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从活动中获取有益的数学经验。

              (2)组织区角数学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区角活动空间的大小一般依活动室的大小而定,但活动场所应相对固定,以便活动常规的建立。摆放材料的橱柜应靠近活动区角,以便幼儿拿取和整理材料;活动材料的数量应充足,每种材料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材料要不断补充、调整;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每种活动的要求和游戏规则,幼儿活动时,教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支持鼓励他们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日常生活是指幼儿一天中进行的各种活动,是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日常生活中地数学教育具有经常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使幼儿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获得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对幼儿发展地价值就在于:使幼儿在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萌发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学习数学。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具有数、量、形的属性,当幼儿面对这些物体时,也就面对着一个数学地世界。但是如果缺少成人的引导,这些都可能成为幼儿视野和知觉以外的东西。因此,教师善于捕捉数学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关注、学习,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并在解决问题地过程中获得发展。

              (2)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反馈,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更多内容您可以百度“小神童手脑速算”的官网,他们有更详细的介绍。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先进事迹松鼠色彩

                        • 上一篇:学前教育教育学名词解释是什么(学前教育教育学
                          下一篇: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题依据(学前教育开题报告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