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发展(俄罗斯学前教育的发展趋

              一、学前教育发展方式?

              一、树立新型的儿童观,着眼于儿童未来的生活

              儿童观是一种以意识或潜意识的形式存在,它能够深刻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的内在认识,所以树立积极的儿童观是幼儿教师自我矫正自身教育行为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生命的活力出发去追求精神创造,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去观察儿童时,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儿童观的许多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建立科学的儿童观。

              二、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1、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3、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4、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

              5、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生习惯及美学的观念。

              三、学前教育发展历史?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6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0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7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7至10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四、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对幼儿实行公养公育、民主平等。

              2.

              原始幼儿教育方式同生产劳动和社 会生活紧密结合,教育内容虽简单粗率, 却涉及许多方面。

              3.

              原始幼儿教育没有专门的幼教机 构和专职的教师,故十分简陋。

              掌握古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及内容。

              领会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种姓制与学 前教育的关系。

              五、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从幼托服务到学前教育

              40年前,“学前教育”在很多人眼里是个陌生的字眼。在这40年间,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重视。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被看做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人们对幼儿园的期望与要求,已经不仅仅是“看护”或提供“托幼服务”,而是对孩子进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变化在1989年和2016年前后两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幼儿园任务的不同提法中可见一斑。

              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布试行、1996年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016年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则弱化了幼儿园的“托幼服务”的功能,强化了幼儿园的教育功能,包括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从托幼服务到学前教育、从“教师中心”到“以幼儿为本”、从“保姆”“阿姨”到“专业化的”教师……任何一项改革,既书写在时代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也印刻在每个实践者的生命里。

              从无到有,再到更好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

              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

              197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决定由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六、俄罗斯学前教育成果?

              俄罗斯对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教育

                进行补助和提供优惠

                俄罗斯政府对于特殊家庭的儿童入园实行优惠政策。以莫斯科市为例。根据莫斯科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时,可获得不同额度的杂费减免优惠。具体情况如下。

                1.同时有两个孩子入园的家庭可获25%的优惠。

                2.可获得50%优惠的家庭有:①拥有3个及以上未成年孩子的家庭;②单亲家庭,包括离异家庭;③切尔诺贝利事件当中受核辐射影响的家庭;④在拥有学前教育项目的国立教学机构中工作、在莫斯科市卫生保健局学前教育机构或在莫斯科市社会保障局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教师家庭。

                3.获得75%优惠的家庭包括快速反应部队战士家庭(不含军官家庭)。

                4.全免入园费的家庭包括:①父母任意一方有1级或2级伤残的家庭;②拥有10个或11个以上孩子的家庭;③拥有18岁以下残疾孩子的家庭;4)执行任务时牺牲的军人或俄内务部所属机构成员的家庭。

                5.在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全日制学习的学生所组成的家庭;在上述机构全日制学习的单亲父亲或单亲母亲的孩子也可免费上幼儿园。

                6.在国立矫正型或者康复型教育机构上学的下列儿童可免费享受学前教育:聋哑儿童或者弱听儿童;盲童或者弱视儿童;智力受损儿童;语言严重障碍儿童;结核病感染儿童。

              七、学前教育发展方向?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专业服务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5、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广告

              8、娱乐/休闲/体育

              八、简述学前教育发展历程?

              孕育阶段:

              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1、中:贾谊的《新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

              2、外: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

              萌芽阶段:

              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初创阶段:

              从18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创立以福禄倍尔为标志。

              1、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学前教育学之父”。1840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2、罗伯特 • 欧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性格形成学说”——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杜威

              关于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

              ,当今美国开放式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就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物。

              4、蒙台梭利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专家。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著作:《蒙台梭利法》、《童年的秘密》。基本教育思想:发现儿童、蒙台梭利教育法、感官训练法。

              中国:

              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2、蔡元培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陈鹤琴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4、陶行知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其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和“平民化”。

              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

              1、辨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

              九、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十、如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推进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幼儿园(托儿所)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面向家长开展亲子教育、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倡导科学的养育理念、传授系统规范的早教知识,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鼓励家长和社区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

              二是加强学前教育保教队伍建设。严格按岗位设置标准配备幼儿园保教人员。根据省有关部门制订的幼儿园岗位设置意见和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岗位总量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保证公办幼儿园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优先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

              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为公办幼儿园配齐配足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规定必须配备的人员,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适量招聘公办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按照实际需要和岗位要求,自主聘用各类人员。

              三是认真落实幼儿园保教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资格实行定期注册管理。对现有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通过在职培训、自学考试等方式在五年内取得任职资格,逾期仍未获得任职资格的要退出相关岗位。

              加强对公办幼儿园编外用工的使用和管理。在公开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时,符合幼儿园教师任职条件且从事学前教育工作3年以上的在岗非事业编制教师,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加强男幼师培养力度,到2015年,全市中心幼儿园至少有1名男教师。

              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职工整体水平。优化学前教育教师结构,大幅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例。

              四是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深入宣传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以及对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学前教育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婚礼上档次西方音乐

                        • 上一篇:俄罗斯学前教育成果(俄罗斯学前教育成果有哪些
                          下一篇:学前教育课题名称大全集(学前教育课题名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