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简报 小班教研《

              一、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可以搜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教育视频让幼儿看;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当有幼儿来跟老师讲话的时候,老师要做出示范,认真听幼儿讲话,用行动来告诉幼儿倾听别人讲话是好习惯;

              上课让幼儿举手发言的时候,要示意其他幼儿能够倾听他人回答,建立良好常规。做好家园联系,让家长也要做好的榜样示范。

              二、怎样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摘要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进餐习惯 培养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吃了多少?”等问题。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一、餐前的准备活动

              (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

              (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

              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

              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

              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边喂边念儿歌: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

              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哦!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

              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我班上的晟晟就是这样的孩子。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快来喂我。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坚决动嘴不动手。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但是,坚决不能喂。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

              4、放个公共垃圾盘

              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盘,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垃圾盘中。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

              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

              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

              五、结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三、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该如何培养?

              1、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2、培养生活规律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3、培养自律能力

                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来逐渐培养,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进食不说话,排队不乱挤,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渐渐地,遵守规则就会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

              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这样既是做人的基本礼貌,也是让别人认真听他说话的关键。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说话;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打乱别人说话;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善于倾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收获好人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6、做错事情要道歉。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可听之任之,要让孩子明白,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 很多学龄前的孩子不会道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懂得是非观念,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应耐心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需要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道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但孩子有可能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不敢承认错误,这时候,家长应鼓励孩子知错就改,给予孩子安全感,避免让孩子对道歉产生畏惧感。

              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① 表达便意和如厕需求:观察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引导其用语言描述。

              ② 将便意和如厕联系起来:观察到幼儿有排便迹象时,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

              ③ 使用儿童便盆如厕:通常餐后20-30分钟内儿童排便概率较大,可提前提醒幼儿坐在便盆上完成排便。幼儿尝试成功后及时积极回应。如发现不规律排便,可2-3小时尝试一次。但训练不可过于频繁,以免影响儿童便意感受和排尿控制练习。每次坐盆5分钟左右如无排便则停止,隔段时间或待出现便意时再做尝试。

              ④ 逐渐脱离尿布:视情况给幼儿除去尿布,既便于幼儿有便意时快速坐盆,又能在坐盆失败弄脏身体时感受排便过程。

              ⑤ 失败正确处理:训练过程经常会出现控制失败,即使如厕训练初有成效时,也可能重新出现如厕失败现象,可能与儿童相关能力仍未成熟,或试图进行更复杂的控制,或专注玩耍有关,养育者对此现象应有心理准备,不可因此指责、羞辱儿童,不应表现出厌恶或暗示羞辱感,冷静地进行清洁处理即可。

              培养便后习惯:儿童能熟练使用便盆后,可改用加在成人马桶上的儿童马桶。

              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观察记录?

              今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音乐《我和星星打电话》,由于考虑到课上小朋友看图能方便一点,我让孩子们面对电视机像平时上语言课一样坐成了横四排。

              活动一开始大家看着太空图片进行思考,这时,妍妍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豆豆一直跟我烦,把脚翘在我的椅子上!”于是,我停下话语,对豆豆进行了很简短的劝说后回到了刚才讨论的话题上,可妍妍边上的乐乐又告诉我:“老师,豆豆一直用手拽我的衣服,把我的衣服都弄皱了。”没办法,我将豆豆调到了第一排最显眼的地方,原想这回肯定没事了,他会认真的听讲了,哪知他低着头弯下腰摆弄起他的鞋子来,不管其他幼儿多么有趣的歌表演都不能吸引他抬起头来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跟着动一动,当我的视线离开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细一看,原来他的鞋带松了。分析与措施 分析: 活动中发现豆豆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上课时容易受环境、身体等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这种表现说明豆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倾听习惯。措施:

              1.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多提醒幼儿注意对老师和同伴讲话的倾听,也可以通过一些倾听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注意倾听的兴趣。

              2. 与家长及时交流,注意给幼儿穿的衣服鞋袜等都要尽量减少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3.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幼儿喜欢看书并乐意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让能用故事中的对话来讲述故事内容,提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进步表现进行及时而具体的表扬,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七、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教研总结?

              1.家长要正确引导幼儿,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家长不要怕吃饭时孩子会掉饭,也不要计较幼儿穿衣服时衣服穿反。

              在幼儿都做完之后,可以给孩子再做整理,并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要给幼儿一个自我发展和展现自我的空间。

              八、小班健康怎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不蒙头、不趴睡;

                2、使幼儿能区分不同的音乐情绪,在音乐中入睡和起床;

                3、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愉快入睡。

                【活动准备】

                1、用及时贴自制七色花若干;

                2、录音机,优美舒缓及活泼的磁带各一盘。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出示七色花)师:小朋友,这是什么花?(引导幼儿认识七种颜色,说出名称"七色花")知道是从哪来的吗?(孩子们讨论)

                小结: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这是小仙女送给咱班甜甜小朋友的七色花,(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呀,甜甜午睡可好了。小仙女就悄悄地送给了她一朵七色花。

                2、提出午睡要求:

                (1)小朋友要把小鞋分清左右整齐地放在活动室里;

                (2)躺好后,自己盖好小被子,把胳膊放在被子外面,千万别蒙着头睡。也不能趴着睡;

                (3)只要小朋友不讲话,不玩别的东西,闭上眼睛听着音乐一会儿就睡着了。

                3、播放《摇篮曲》声音由大到小直至消失,教师指导幼儿入睡。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睁着眼睛。那样,小仙女就不会来了。只有等小朋友都睡着了以后,(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小仙女才会悄悄地把美丽的七色花放在小朋友的枕头底下。

                4、教师扮做"小仙女"将七色花放在午睡好的幼儿枕头下。

                5、播放欢快音乐,声音由小到大,幼儿陆陆续续起床。

                6、寻找七色花:师:小朋友找找看,小仙女送给你七色花了吗?(孩子们在枕头下找到了美丽的七色花,互相观看,欢呼,高兴极了)

                活动总结:

                小班的孩子午睡习惯基本没有形成,教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一教育契机。本次活动中,教师针对小班孩子比较天真幼稚的特点,设计了"小仙女送花"来引导孩子主动午睡。入睡前后不同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衔接自然,恰倒好处。孩子们在音乐中入睡和醒来,区分不同音乐的情绪,培养了初步欣赏音乐的能力。

              九、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这一富含哲理的谚语,向我们揭示了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期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

              小班是幼儿开始集体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更是其形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这期间,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年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其次,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一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正如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学习都是在幼儿园完成的,我在幼儿园学会了对人有礼貌,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这些有益于人生的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

              我园在历时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三性”规律1.趋早性。

              即习惯培养越早越好。

              婴幼儿时期,正是其秩序感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的习惯。

              2.渐进性。

              即习惯养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3.反复性。

              即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

              影响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形成的“三元”因素1.观念先导因素。

              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并有正确的习惯培养观念。

              2.实践锻炼因素。

              幼儿的所有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亲身实践是幼儿习惯形成的关键。

              如果成人仅思想上重视,但不能在生活中耐心培养,孩子没有切身的实践体验,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3.环境熏陶因素。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

              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文明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

              在我园的相关调查中,44%的人认为幼儿不良文明行为习惯的产生源于周围环境中不良行为的影响。

              66%的人认为家园教育要求的一致是幼儿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

              可见环境对幼儿文明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三重”方法1.重“家园一致”的培养方式,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密切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家园同步培养小班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让家长了解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二让家长知晓幼儿园各项行为规范要求;三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为孩子做示范。

              了解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家长们自然地就转变了以往“重学习轻习惯”的思想;知晓了各项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家长们也就能够在与教师、孩子的交流中形成对孩子目标一致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家长的活动参与,更把家长放到了一个表率的位置,使家长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在家在园一个样,家园的密切配合,使我园小班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生活实践”的体验方式,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文明习惯。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生活实践。

              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和儿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理解。

              同时,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习得文明礼仪用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提醒幼儿用文明的言行和同伴交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强化幼儿的文明行为。

              如入园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玩玩具时懂得谦让,上下楼梯靠右走,与他人交往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孩子们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另外,我们还开展了“文明小主人”的家庭生活调查,向幼儿提出了在家文明言行要求:离家会和家人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客人来访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小班孩子的年龄小,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重“率先示范”的榜样作用,鼓励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学习身边的榜样,坚持好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班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了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盥洗室里的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保持午睡的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候……除此之外,入园教师先向孩子问好,凡事先为孩子做示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好的行为,养成文明习惯。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家长和教师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反复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习惯培养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在小班幼儿文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中,摸索了一套家园同步、生活实践、示范鼓励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幼儿园应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文明礼貌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做力所能及事好习惯等。

              一、小班阶段: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 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保持稳定,愉快的情绪,有初步的进餐、睡眠、盥洗等生活习惯,愿意参与收捡活动,如收拾自己的碗筷、自己主动喝水等。二、中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方面 有爱心、会尊重他人、懂礼貌、诚实守信、乐观等三、大班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能力方面

              遵守规则、善于合作、爱护公物、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等

              具体到各方面: 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2、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3、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等。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登台入眠常住

                        •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良好行为培养教案 幼儿园小班良好行
                          下一篇:爱悦堡早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