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词解释?
也可以说成是行程,课程是上课的科目
二、课程的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其中不仅包括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而且还包括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之一,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课程还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及学周的安排。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三、理想的课程名词解释?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1. 理想的课程
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影响取决于是否被官方采纳并实施。
2. 正式的课程
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3. 领悟的课程
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学者将这种由教师重构后的课程称为“师定课程”。
4. 实行的课程
是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
5. 经验的课程
是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四、行为课程的名词解释?
行为课程主要以自然常识教育为主,如今则根据当代幼儿教育的特色,增添了人文科技的内容,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
行为课程就是儿童在幼儿园的生活实践。这种课程包含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但这些课程都根据于儿童的生活: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展开,从生活而结束。
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扩展资料:
积极主动性就产生过程来讲是指个体动机与行为的整体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它包括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程度、战术目标与战略目标的统一程度、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统一程度等等。
人们有明确动机目标的行为,按照个人行为动机与整体长远目标是否统一,又可分为有积极主动动机的士气性行为和无积极主动动机的非士气性行为。
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在活动的实施中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获得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任重道远,相当辛苦。
五、课程资源名词解释?
课程资源
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总体来说,就是一切能够运用到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条件和材料。能促进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资源:编制,研发课程所利用的各种条件和材料,各种分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狭义课程资源:每个学科按照课程标准制作提供给学生和教师使用的材料,来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以功能特点为标准,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以空间分布为标准,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以物理特性为标准,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以存在方式为标准,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以建设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国家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以学生的需求为标准,可分为,基础性课程资源和拓展性课程资源。
中文名
课程资源
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分类
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等
意义
研究和开发活动具更强的现实意义
六、课程方案名词解释?
课程方案是对某以学科(或某一教学领域)的课程总体设计。比如高中课改的课程方案: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科目。
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七、主要课程名词解释?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科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课程即教材,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八、课程目的名词解释?
课程目的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事实上,课程本身就可以被理解为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所以说,课程目的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的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九、课程管理名词解释?
课程管理是指系统地经营管理课程的一连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组织和协调课程计划;改变和创新课程以适应校内和校外的需求;处理课程实施和评监所产生的种种争议问题。由于课程管理是直接地规范课程活动的管理工作,因此可视为学校管理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一。详言之课程管理的工作,大体上可归纳为下列几个部分:
1.课程标准: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学校设备标准、教科书编制出版标准、学校评监标准等等的管理。
2.课程编制:学校教育及教学目标的决定、年度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日数与课程节数及时间的确定等等的管理。
3.课程实施: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科用书的准备、教案的编写、班级经营及教室管理的指导等等的管理。
4.课程活动的人员:遴聘合格而适任的教师、安排教师至不同班级、学生的编班等等的管理。
5.课程评监:课程评监的实施、课程评监标准的制定、课程的改进等等的管理。
课程管理是一连串的复杂活动,牵涉到的人员除了直接实施课程管理的学校校长、主任及教师外,教育行政人员也是主要分子。除此而外,社区人士及家长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这些人员在参与管理时,应注意彼此协调,互相尊重,明确地各自分担自己的责任。总之,课程管理是复杂的行政工作,牵涉到如何有系统地处理整体课程规划、经费预算、人员、物品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一连串活动。
十、课程要素名词解释?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