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是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好坏,往往是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就是很多社会教育学家都会认为EQ比IQ重要的原因。那么什么是社会性行为呢?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它在交往中产生,并指向交往中的另一方。如果幼儿拥有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就会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策略,从而更易于融入不同的群体。而一个处处受到欢迎的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建立自信,获得成功。



              积极的社会性行为可以促进孩子顺利地融入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孩子是否能够得到社会人群的接纳、喜爱,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是否能够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当然,学会对规则的遵守首先离不开成人的提醒和引导,然后再逐渐形成主动遵守的意识,并在成人的监督下慢慢地学会遵守行为规则,最后甚至会利用这个规则来评价别人不正确的行为,并提出反对的意见。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学前儿童社交技巧发展的过程:



              年龄/社交表现
              0-1岁
              以哭、笑或发出不同的声音及改变身体姿势以表达个人情绪;
              认出熟悉的人的面孔及对别人的逗笑有反应;
              听到自己的名字会有反应;
              开始模仿别人的声音,例如:“PaPa”及“MaMa”;
              开始模仿别人的身体动作,例如:拍手、挥手拜拜;
              开始重复会引人注意及发笑的动作


              1-2岁
              用手指出想要的事物或拉大人到他想去的地方;
              开始模仿别人的表情,能理解别人笑及生气的意思;
              开始利用简单的短句与人沟通,例如:“打打车车”;
              在引导下开始懂得与人打招呼,例如:叫“姐姐”、“阿姨”;
              能遵从简单的口头指示,例如:在听到“不准”后会停止动作;
              能独自或与熟悉的成人一起玩耍;
              开始发展平行游戏,在其他孩子身旁玩耍,但各自玩不同的东西;
              在引导下与另一个孩子一起玩耍;
              会模仿其他孩子的动作,例如:模仿对方搭积木


              2-3岁
              开始知道有男女不同的性别;
              开始分辨及明白多种不同的面部表情;
              有多种感情的表达,例如:开心、惊慌;
              在引导下懂得说:“对不起”,“谢谢”;
              开始懂得选择想要的东西;
              能自发地玩耍、唱歌及跳舞;
              开始学习与别人分享玩具及食物;
              主动和同伴玩游戏;
              开始发展联合游戏,能与2、3个同伴一起玩,分享相同的玩具,例如:玩溜滑梯、荡秋千等;
              开始与同伴玩合作性游戏,例如:接力传球;
              在成人引导下,开始与同伴玩假装游戏,例如:喂娃娃喝奶,当娃娃的爸爸或妈妈;
              在成人引导下,开始与同伴玩集体游戏,例如:音乐传球;
              从游戏中开始懂得轮替及遵守规则



              3-4岁
              开始用简单的句子与人沟通,例如:“我想吃XX”;
              喜欢与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东西;
              能向父母提出个人要求,例如: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
              开始自发地模仿别人的活动或玩角色扮演游戏,例如:扮演老师、扮演警察等;
              希望引起同伴注意,但对于不熟悉或者年龄不同的小朋友,受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还不能很快融入


              4-5岁
              懂得安排别人的活动并发出简单的指令;
              喜欢炫耀自己;
              懂得对别人表示关心;
              开始简单地制造及创作游戏,例如:堆沙游戏;
              开始玩竞争性游戏并分辨输赢,例如:抢尾巴

              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同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社交的策略,来促进孩子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儿童的同伴交往分为四个类型:
              1、受欢迎型: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展示友好行为,跟同伴有矛盾的时候,能够合理地控制情绪,能够听从大人的劝解。
              2、被拒绝型: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积极,但是会表现出一些不友好的行为,例如,在加入同伴游戏时,不是经过同伴同意,而是强行的或者争抢的形式。
              3、被忽视型: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人交往,既不会表现的特别友好,也不会出现侵害的行为,所以容易被同伴忽视或冷落。
              4、一般型:大部分孩子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不会非常主动,也不会表现出不友好,可能会有一部分小朋友喜欢他,也会有一部分小朋友不喜欢他。
              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属于哪一种交往类型,如果是属于被拒绝或被忽视类型的孩子,就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多帮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并且要通过一些策略引导孩子懂得如何与人正确交往。因为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正确建立,会对未来优秀人格的形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是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原核蕴涵新侨

                        • 上一篇:请教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下一篇:幼儿园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最少3个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