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的孩子告状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一方面,孩子告状是揭秘他人隐私的行为。
另一方面,孩子告状是变相依赖父母或长辈的行为。
孩子告状并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
我们要全面认识并正确对待。
之前已近说了认识,接下来我们来讲对待。
首先,如果你孩子有告状行为,应给予言语奖励,但不可夸大其词。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如不应对他人讲他人秘密,这是不礼貌的。
最后我想对广大父母说一下,不要对孩子过多说什么“长大你就会懂了”之类的话,会带来不利影响的!
如何看待中班幼儿常常出现的“告状”现象?
孩子大了,知道求助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有了平等的意识,希望通过老师的帮助来获得他所认为的公平的。
幼儿喜欢告状这一行为体现了什么情感
很简单,让他体验不到告状后的任何好处。与些同时,有意识鼓励他偶尔的不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的原因有哪些
(一 )客观原因
1.家庭因素 :幼儿爱告状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现 在的家 长往 往重 视孩子 智力 的开 发 ,忽 略 了幼 儿合 作 、关 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 由于幼儿是家中的“ 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 ,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如“ 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
2.环境因素 :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 ,孩子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 另外 ,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如《 奥特曼》等,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或模仿影视剧进行游戏 ,追逐打闹,引起告状。
(二 ) 主观原 因
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受其此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所影响,4— 5岁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 自我中心化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使幼儿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自己的感觉特点出发,而不善于站在别人的
观点 和立场 上想问题 。 因此 ,此年 龄段 的幼儿 只知道 维护 自己的利益和快乐 ,不能理解别人的心情。 平时同伴之间发生的摩擦 ,因认知发展的局限性,让他们不会用友好协商、互相帮助、好好说话等手段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往往通过告状来解决问题。
从幼儿发生告状的原因来看,其实 ,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 ,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
待告状行为。 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 但若一味“ 支持”、“ 鼓励”孩子的告状 ,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 不到发展 ,还会 影响孩子 良好 的性格形 成。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根据幼儿告状行为的目的和动机,将幼儿告状行为分为“ 求助”型告状、“ 求赏”型告状、“ 求罚”型告状和“ 试探”型告状。 并通过案例描述的形式进行观察和分析,阐述个人观点。
1. “ 求助”型告状 :这是幼儿为了求得教师公正解决纠纷或请求教师保护 自己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它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很大比例。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出现意见不合、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事件。 当这些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一方或双方就会向教师告状。
2。“ 求赏”型告状 :求赏心理是幼儿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尤其是当同伴出现“ 违规行为”时,大多数幼儿一旦发现就会迫不及待地向成人告状。 这往往是幼儿为了让成人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产生
的告状行为,表面看起来是在维护规则,其实并不是为了要制止同伴的行为或者是为 了惩罚对 方 ,而是 为了向成人邀功 ,获得成人的赏识 。
3.“ 求罚”型告状。 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当同伴的行为与幼儿所认同的规则发生背离时,幼儿希望教师“ 主持公道”,借助教师的权威来惩罚对方,表现为一种以“ 批评对方”或“ 惩罚对方”为满足
的心理状态 。
4.“ 试探”型告状 :是幼儿为 了试探教师的态度 而产生 的告状行为。 有时幼儿并未和某人发生冲突,却告某人的状 ,其目的是想试探一下教师对这一行为的态度。 假如教师对此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也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