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我中心,所以凡事都首先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本能:关系到危机感,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出对身边事物的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会追问到底,所以就形成活泼好动的现象。EQ低,心智未发育成熟,对来自亲密关系(如父母关系)的压力无法理解、接受,容易形成孤僻、暴怒、歇斯底里等极端性格。关于幼儿心理还有太多内容,你可以看看皮亚杰的著作,是关于《认知论》。当幼儿生下来后,就不断认识这个世界,当你明白《认知论》的观点论据后,你就明白很多从成人角度看起来无法理解的幼儿心理活动了。
如何将幼儿行为观察融入幼儿园教研工作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继《纲要(试行)》之后的重要指南。该《指南》是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并按照幼儿园学习的五大领域,将其更细化、更具体。《指南》的出台也对指导幼儿园当前的保教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一开始,先由科幼的一位教师带来自己班级幼儿的案例,并结合了《指南》中的各大领域,与在座各位教师一同分享自己是如何有效观察并指导幼儿的。之后,现场通过一段幼儿玩“多米诺骨牌”的活动视频,全体教师一同进行更深入层次的研讨。最后,宜山教研组长金晓燕老师指出,教师要充分运用《指南》,全面、客观、积极地观察、了解幼儿,积极、充满希望地看待幼儿的成长,而并非比较、测试、评价幼儿。其次是教师要养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势和行动准备,随时随地、主动地接纳来自幼儿的发展表现和信息,使之成为幼教专业人员的一种行为习惯和工作方式。教师在学会有依据地观察之后,还要学会有效指导,《指南》的每一条目标后面,都伴随着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教师要学会将教育建议“本土化”,化身为切实地支持、促进每一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策略,实现它们的最大价值。
通过本次教研,科幼的教师们不仅对《指南》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更学会了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在游戏、学习、运动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中,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有准备地观察幼儿,解读幼儿的行为,以及如何切实有效地提供教育建议,真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实现教师和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上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