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和行为异常幼儿家长沟通建议去专门机构?

              家庭中的许多人如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都可能在培养一个人的归属感中起重要作用。 当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他们的举手投足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尽管有时他们的目的并不能为大人所了解, 他也会通过与他们交往的方式而培养自 己的这种感受。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他对此非常满意, 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我们特别强调, 家长应当尽量避免拿一个孩子与他的兄妹做比较,“你为什么不像你哥哥? ” 类似的比较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打击。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瑞克斯的研究发现: 如果孩子缺少归属感就会导致错误行为,而错误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是引人注意。那么, 教师应如何应对有异常行为的幼儿呢?1.分析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做好家园联系。 造成幼儿出现异常行为, 我认为和家庭教育现状有一定的关联。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也有许多家庭中, 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常年都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顾,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 老人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经常用静态方式来抚养孩子,有的是限制孩子的行为, 也有的是过分溺爱孩子,生怕孩子磕着伤着,使孩子的产生比较强的依赖性, 性格也变的比较内向、胆小,从而缺少归属感。 老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 请孩子的父母尽量克服困难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绝不能放心地放任不管, 即使是人在外地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产生归属感。 同时, 要教给老人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 使他们尽量摆脱陈旧的教育方式, 从而让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2.教师调整教育策略。 在幼儿园,面对缺少归属感而做出各种异常行为的孩子。 老师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向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行为的异常, 而是要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送给这些孩子,不要以安全为由对这些孩子加倍的呵护, 更不要为了省事帮助这些孩子解决本来他自己可以解决的事, 要注意发现孩子长处,并放大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在幼儿园中能得到更多的肯定, 从而产生归属感。如果老师无视幼儿的一些异常行为, 他会把自己的异常行为当成被成人认可, 那么他会一直做哗众取宠的事来反复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清楚自己错误行为的目 的, 但他们绝对明白自 己的行为会有什么结果,他们以某种方式做什么的时候, 通常知道应当期望什么。 那么, 就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吧。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半年教育方朗读

                        • 上一篇: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下一篇:幼儿行为观察与评价家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