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到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该怎样教育这个年

              发展心理学里面,根据被广泛引用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把孩子早期的发展分为0~1.5岁,以及1.5岁~3岁两个发展阶段。2~3岁的儿童是其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2到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是什么?该怎样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呢?

              前一个阶段,婴儿发展阶段的定义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可以理解为孩子未来一生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期,婴儿通过与母亲或抚育人之间的互动建立起基本的依恋模式,并持续地影响儿童期、青春期以至成人期的人际关系。

              1.5~3岁阶段,幼儿发展阶段被定义为“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具备清晰的自我意识,开始用自己的判断取代父母或抚育人的判断。通俗地理解,这个阶段是孩子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或敏感时期。当孩子具备自我意识,开始意识到“我”和“世界”是不同的,那么他就急切地探索“我”和“世界” 的边界。换言之,无论父母或抚育人是否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指导和规训,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有样学样,从模仿成人的言行中来塑造自己的言行。有时候,这个阶段的儿童又被称为“小叛逆”期,是“可怕的2岁”。

              那么,对2~3岁的幼儿进行教育,下面几条要点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发展他们良知,即包括做了错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错的能力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积极地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为日后的“熊孩子”埋下伏笔。

              2、父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个阶段孩子有强烈地学习、模仿的动机,无论成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都会有样学样地模仿。因此,如果一个父亲暴躁,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暴躁;如果一个母亲懒惰,那么幼儿就会学会懒惰。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让自己的行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积极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给孩子以示范。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问题,那么就不要怪孩子有样学样。

              3、慎用惩罚,特别是不要体罚。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通过惩罚试图让他明白和学会的规则,幼儿要到5岁以后才会逐渐形成规则意识。相对地,如果父母采用体罚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道理”,反而更可能学会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幼儿会模仿父母的惩罚方式来对待他人。

              4、避免与孩子情绪冲突,特别是不要再情绪上与孩子对立。一旦父母与孩子情绪上冲突,那么孩子就会发展出退缩,并逐渐发展为在父母面前和身后两套行为模式。对幼儿发脾气,幼儿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愤怒后面的用意,他只会注意并强烈地感受到愤怒的压力,这会对幼儿产生极为负面的心理影响,阻塞掉未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很多父母苦恼孩子什么都不跟自己说,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这个年龄阶段父母与孩子的情绪冲突。

              总结一下,可以这么说,几乎所有的“熊孩子”都可以追溯到1.5岁到3岁之间父母对孩子的误导或错误对待上。父母如果在上述1、2两项没有做好,孩子就可能发展为“I型熊孩子”,父母熊,孩子也熊;父母如果在上述3、4项没有做好,孩子就可能发展为“II型熊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安静,背着父母就胡来。


              本文原地址:
              郑重声明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来着责任感感触

                        • 上一篇:跟踪指导家庭教育都有哪些个案?
                          下一篇:孩子上幼儿园,怎样塑造孩子的社会性?